立即下载
【龙腾潇湘 鏖战沅江】简说沅陵传统龙舟
2023-06-16 16:23:34 字号:


1686883042466.jpg

龙舟的特征

沅陵传统龙舟主要特征是:船体、桡、艄均为木质。船体长14——26米,宽1.1——1.4米。船形为“黄瓜底、鸭子嘴、燕子尾。”

图片



龙舟的选手

每船选手48人,除前头桡、后艄公、头旗、二旗、锣手、鼓手各一人外。其余42名桡手分为21对,按所处的位置,分别叫做 “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

“头桡”是全船的尖兵,是众桡手中的高手,是龙船的活龙头。比赛时,划头桡者必须脚跪船头,腰悬水上,下桡凶狠,劈波斩浪。游江时,他必须会竖“阳桩”(倒立),有变顶天立地为顶地立天,将倒转乾坤之意。

“引水”分“头引”、“二引”、“三引”,这三对桡必须有十年以上的桡龄。他们是全船桡手的引导、楷模。

“前羊角”位于撑缆的前木架前后,仅次于引水,力气要好,要有拉劲。“后羊角”位在掌缆的后木架前后,要有推力,前拉后推,船才起势。

“夹艄”是艄公前面的两对桡,最主要的任务是协助艄公掌好艄,其次才是划船,俗称二艄公。

“艄公”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赛时走了艄,就是桡手划的再好也一定会输。

“鼓舱”是位于龙船鼓前后的几对桡。是船上能力相对弱的桡手。被选做划“引水”的桡手神气十足,划“前、后羊角” 桡的气定神闲。划“鼓舱”就有点次人一等的感觉,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但也是淘汰好多桡手才选上的。当他们回头看到还有很多小伙子没被选上,扛着桡片站在岸上,那心里马上就舒坦多了。

鼓手、鼓手的作用是通过鼓点,使全体桡手动作整齐划一。鼓手根据本船所处的境况(河段、水流、比赛时段)的不同,适时加快或放慢鼓点的频率或添加花式,调动桡手情绪。

锣手、锣手是龙船上的另一重要角色。要与鼓手密切配合,保持锣声与鼓声频率一致。

旗手分前后两位。前面的叫头旗,后面的叫二旗。头旗给艄公指引方向;二旗、调节气氛。

赛船的输赢,与挥旗、打鼓、敲锣、撑艄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挥旗好比总指挥,输赢在旗手;鼓手不能一上船就‘咚咚咚’一通重鼓,这船肯定百分之八十要输,正确的应该是先‘当哧,当哧……’敲过4遍边鼓,等桡片齐了,再 ‘咚哧,咚哧……’紧鼓,这龙船才会出头;敲锣有讲究,船快要落到人后面了,就要拼命摧锣,‘嘡嘡嘡,嘡嘡嘡……’摧动众桡手加劲;当两船并排,艄公抽一梢会强好远的位置!”

图片

龙舟的赛程

赛程为沅水江面水涨水落自然宽度,正式比赛时每两只船为一组,分上下水排阵,横江竞渡,用时短者为胜。经过预赛、复赛、决赛,决出最后名次。沅陵传统龙舟赛具有参与的船只多,划手多,观众多,赛时长的特点。

图片

龙舟的流程

沅陵传统龙舟流程共分为:“偷料”、“关头”、 “清桡”、“绕庙(绕洲)”、“赏红(抢红)”、“冲滩”、“游江”七个阶段。这就使得沅陵传统龙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个性风格,极高的品位,展现出了沅陵博大精深的龙船文化。

1、“偷料”。“偷料”是沅陵人做龙船额外多出的一条经。沅陵人认为:买的料笨,偷的料灵泛。龙船当然要灵活不要笨。因此,痴迷龙船的汉子们早在平时就注意着哪些地方存放的有可以做龙船好材料,到了做龙船的时节,趁老板不注意,深更半夜去偷。三五十个壮年男子在村里长辈带领下,手脚麻利地将合抱粗、两丈长的木料抬起就跑。偷料时若遇到被偷的主人追上一程,骂上一通,那是偷料求之不得的事情。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兆头。因为,偷料的人跑在前面,失料者追在后面,那就意味着龙船比赛时也会被别人的船追着跑,自然会赢。若没被发现,在回村的船舷边把料捆绑好以后,回头故意放它一挂鞭炮。再开船走人。所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龙船料要偷,十赛九不输”。

2“关头”。“关头”就是龙船做好后,举行的下水仪式。掌墨师傅跪在船头,面朝江水,神情严肃。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雄鸡,一手提利斧,在众人的吆喝声中剁掉鸡头,齐声朗诵桡手誓言:“手提利斧斩凤头,鲜血横洒两江红,今日龙船出征去,个个都是好英雄”。

全船的选手手执桡片,按各自的位子站在船的两旁,旗手、锣鼓手骑在船缆之上。像等待出征的将士,个个威风凛凛。紧接着,众乡亲就将早已准备好的猪头、鲜鱼、粽子等物抛入江中。此刻,鞭炮齐鸣,黄烟弥漫,2—8个赤身男童手摇火把,从船头开始分头围着龙船奔跑,驱赶邪神,迎来光明,俗称“跑火”然后,划手们齐声呐喊,将龙船奋力托起,冲向江面。然后顺势坐到仓位。随着锣鼓的节奏,整齐挥桡,龙船就在激情燃烧的气氛中如箭一般地划向江心。

3、清桡。就是龙船通过一次又一次地试划,进行桡手调整。将每个舱位选出最适合的桡手。每划试一次,桡手都有被重新调动位置或被“清洗”出去,换上别人的可能。所以,清桡阶段桡手们谁也不敢怠慢,怕被“清洗”出来没脸面。

4、“绕庙(绕洲)”就是龙船拜祭保护神。保护神有共同的也有各自的,共同有盘瓠辛女;黄元仙及其夫人瞿氏和义母赵氏。

盘瓠不用说,沅陵传统龙舟起源就是因纪念他,但经过颛顼帝“绝天地通”和后来几个朝代禁淫祀,特别是宋代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国家法定端午日为全民纪念屈原的节日后,盘瓠淡出了人们视野。但旧时五溪地区仍有18座盘瓠庙。沅陵的绕庙就是从验匠湾盘瓠庙出发到老鸦溪上的上岩矶头再到凤凰山下的下岩矶头(传说捞起盘瓠尸体的地方)回来。

黄元仙则是隋朝人,生于豫章(今江西南昌)。母亲早亡,只身来沅陵寓居,见西关一寡妇赵氏,样子像自己去世的母亲,便把它迎接到家里赡养。当时辰州刺史瞿大人和黄元仙是同乡。见黄元仙品行高尚,就把妹妹嫁给了他。并向朝廷推荐黄元仙代替自己任辰州刺史。隋朝灭亡后,元仙“一臣不事二主”放弃做唐朝的官。与夫人隐居在县西之罗山(今落仙处因此得名。),家里没了经济来源,靠夫人给别人纺纱织布为生,生活非常贫困。但依旧尽力赡养婆婆赵氏十年。一日,瞿夫人忽然对黄元仙说,今天应当与你作别了。不一会儿,就化着青气数丈去了。再后来黄元仙和赵氏婆婆也莫知所终。这一家三口,没有血缘胜有血缘,母慈子贤媳孝。很受人们尊重。他们的事迹被载于了《一统志》。辰州人立了三座庙祭祀他们。一座在西关酉江口叫双孝庙 (俗称大王庙) 里面供奉黄元仙及其夫人瞿氏,一座在东关称夫人庙(俗称婆庙。),里面供奉的是夫人瞿氏。一座在东关对河南岸,里面供奉的是赵氏婆婆。古代叫丈夫的父母为翁姑,所以叫黄姑庙。据说都很灵验。自隋末及唐、宋、元、明、清。累代褒敕。双孝庙后改名护国水府庙。旧时县城附近龙船下水,先拜护国水府庙,然后沿河向下到南岸黄姑庙,再到东关拜婆庙,然后再回拜各色船的保护神。

黑船就拜“黑神庙”(即张飞庙),因为张飞是黑花脸;红船就拜“回龙庙”(即关公庙),因为关公是红花脸;黄船就拜“黄姑庙”;白船就拜河涨洲“龙吟塔”据说驮塔的神是洞庭龙王太子小白龙;北溶花船则拜火场老龙洞金角老龙。

5、“赏红(抢红)”。五月初五至十一,沅水两岸成了彩色世界,到处是“赏红”的人,到处是“抢红”的船。赏红者看到自己的目标一出现在江面上,便挥篙摇红。龙船得到信号,飞一般地驶向岸边,询问赏红的有何要求。老实的怕划手累了就直接将“红”送上,而弯子多的人则不那么简单。他们一定要抢红的给他来一次、两次、三次表演后,才点燃爆竹,连同他心里的激情一起炸开。

划头桡的一手夺下红绸,包在头上,像戴起一顶皇冠,继而又去“抢”另一条红。直到将全船人的头上、桡片上,甚至整个船身都缠上了红,方才罢休。

赏红的得到龙船在众目之下给他单独表演,自然也是出人头地的事,虽然没了钱财,心里却十分舒服。

6、“冲滩”。“冲滩”就是龙船下水在比赛前的训练。沅陵的传统龙舟是晴练长滩,雨练横渡。由于沅陵县城地段的江面宽阔,因此训练比赛多在这里举行。

7、“游江”。游江”是比赛前宣示实力的一种表现。所有参赛船只都悬挂着各自支持后盾的横幅标语,各船的旗手鼓手锣手桡手们竞相展示着自己的绝技,彼此炫耀,帅旗飞舞,得胜锣鼓震天,令人目不暇给。

图片

龙舟的划姿

沅陵传统龙舟的划姿除头桡跪姿,旗鼓艄立姿外,一般为坐姿。鼓有的单槌擂鼓,有的双槌催船。艄为活动插艄,有的单艄掌舵,有的双艄齐下。

图片

三大流派:

一是洲头渔业队、朝瓦溪、立新为代表的红龙体系。他们举红旗、披红衣,裹红头巾。近看一条龙,远看一团火,人众船多,经常参赛的就有十七八只。他们用桡的特点是握桡手心向下,划时上手绕过头,上臂入水,桡片跟船帮成三十度。手腕灵巧,善用腰劲,上桡敏捷,抽桡轻巧,频率较快,启动时喷起一船烟雾,恰似“雪花盖顶”。“出马枪”漂亮,常以先发制人,人称这种风格为“飘飘儿桡”。

二是以蚂蝗头、河涨洲为代表的黄白龙流派。这个流派以黄龙居多,约有七八只船。他们身着黄衣红头巾。远远看去,黄衣如叶,红头如果。

白龙虽少,却有河涨洲老白龙独档一面。他们和黄龙特点差不多,握桡上手心朝外,下手心朝内,推动结合。桡片吃水比红头更深。启动的前几桡半身入水。桡片和船帮几乎成垂直状。好似“丹凤朝阳”,有翻江倒海之势。出船稳重,气势压人,虽频率慢“出马枪”不及红龙漂亮,但奔岸有力,常以后发制人,这种风格被称为“抠抠儿桡”。

三是沅陵花龙船。他们则吸取了红龙动桡快的特点,也吸取了黄白龙下桡吃水深的长处,动作简捷实用,没有花架子,一切顺其自然,形成独特的“顺水桡”。

图片

两大观点

沅陵以中南门为界,上游多是红船,故而人也属红龙观点。下游多是黄白船,故而人也属黄白龙观点。

红龙胜了,上游人若颠若狂,唾沫足以将黄白龙的人淹死。黄白龙胜了,若疯若痴,爆竹声足可以让江水倒流。

“红龙”吼:“白龙白,一船鸦片客”,“红船红,一船赵子龙”。

“黄白龙”叫:“红船红,一船烂蜈蚣”,“白船白,一船真豪杰”。

龙船划完了,沅陵人有一半喉咙哑了。

甚至两口子,因婆家和娘家分别属属红龙船和黄白龙船。会吵翻了天。所以沅陵人遇到哪家吵了场伙,就会半开玩笑地解劝说:“是吵龙船架吧!”

传统龙舟的三个“半月”

偷料做新船到龙船下水训练半个月,参加比赛半个月,比赛结束后,还会谈论龙船半个月。

沅陵传统龙舟大赛是由争强好胜的民间船家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集祛疫和纪念盘瓠为一体的民间传统体育竞技。现在被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成为了以当地政府引导,龙舟协会主办的全民健身、群娱群乐的大型民俗体育盛会。

来源:沅陵融媒

作者:王启亿

编辑:唐圣利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