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融媒讯 晨光微熹,雨丝如尘,沅陵县五强溪镇唐家坪村民印圣穿着透凉的褂子坐在门槛上,看着干净的院舍屋落,心里踏实敞亮。
“整修村部和水库,公路旁边安路灯,村里开会讲新规,办红白事不攀比……”他哼唱着自编的快板,一板一眼,把近两年村里新变化唱得明明白白。像印圣来这样的老百姓,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记录着五强溪镇的变化,这变化的背后,是一套不断完善、持续推进的乡村治理模式——“一约三会”,正在滋润着这片土地。
2023年,五强溪镇聚焦合并村以及脱贫村治理得更稳更好,选定唐家坪村作为试点村。从开屋场会听民意,到邀请老党员、村民代表集中讨论,将村庄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乡风文明等村民普遍关心和高频反馈的内容纳入本村村规民约,写进规章制度,村里采用“三上三下”的方式反复征求意见,从墙上走进心里,既合村情、又顺民意,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从观众变成主角,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跃升至90%以上。
“两年前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家人人遵守,最后发现风气好了,受益的是我们自己。去年我的人情往来开支不到1000元,这要是在过去,每年至少要1万多元。”75岁的冯志甫老人感受深切。规矩是村民所立,为村民所享,过去红白喜事动辄几十桌、攀比成风,现在不仅节俭为先,而且谁办得文明、谁带了好头,村里还会专门公开表扬。
“以村规民约为墨,绘就乡村善治新图景。”唐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郝杰介绍,2023年以来,唐家坪村大力开展沅陵县乡村治理试点建设,推行“一约三会”模式,坚持党建引领,细化村规民约,突出村民自治,抓实源头治理,建成长效机制,不断激发村民自治活力,共绘新时代农村善治画卷。
一个试点跑通了,其他村自然跟上,2024年,金银池村接棒试点,今年扩大到柳林汊、荷花坡、蒋家溪、五强溪社区等四个村居,真正实现从“一村试水”到“片区开花”。
金银池村坐落在五强溪镇西南部的高山丛岭之上,为市级“美丽团寨”示范村,被誉为“云端上的美丽人家”。
村民舒绍兴是出了名的“苦人”,但更是村里的“硬汉”,他因幼时意外导致腿部残疾,妻子和母亲也都是肢体障碍,家里四口人,全靠他一个人撑着,却坚持每天骑着三轮车打零工、种黄柏,自愿捐出自己微薄积蓄,支持幸福资金建设,他说:“前些年村里人也帮过我不少,现在村里搞这个幸福协会,是用来慰问老人、奖励学生、帮助困难户的。我虽然不富裕,但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值。”说这话的时候,他刚从自家黄柏地里回来,汗水浸透了背心,脸上却依旧是质朴的笑容。
2024年,金银池村在刚遭受“6.22”洪灾灾害创伤的前情下,在干部引路、制度引导、群众响应的合力之下,金银池村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基层治理步入正轨、群众风貌全面向好,村级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双双提升,据了解全村215户中有98%主动加入幸福协会,筹资30.8万元,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议事、参与监督评议,真正实现“村里的事大家议,村里的美大家建”。
2025年,五强溪镇人大主席团在原有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推动落实“一商一拟一定一推广”“四个组织”工作法,定好镇内村规民约制定、完善与执行监督的“标尺”。从先把群众想说的都说出来,再到组织法律工作者、村干部把意见变成条文,通过代表大会正式审议通过,最后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微信群、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推广,让村规民约不仅“有章”,更加“入心”。
“步好“‘一盘棋’,科学规划全域治理路径,吹响‘一声号’,党群联动引领文明新风,立准‘一把尺’,民主议定夯实治理根基。”五强溪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聪介绍,近两年,五强溪镇在唐家坪村、金银池村试点推行乡村振兴“一约三会”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强化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充分发挥群众积极参与,将继续推进乡村治理的提质增效,继续加强党员党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让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确定村规民约内容,并在全镇积极推广。
在五强溪镇的治理故事里,没有“标语口号”,更多是平实的行动和情感,从点到片,从试点到全域,从干部主导到村民共建,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村规民约制定更加规范,群众议事更有制度保障,文明新风日益浓厚,村民从“听命令”变成“提意见”,从“看热闹”变成“做主角”,从“守规矩”变成“讲自觉”,在润物无声中,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乡村画卷,已在脚下土地徐徐展开。
一审:李琳
二审:唐圣利
三审:张环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冯奎 向雅丽 向怡凡
编辑:张环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