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百名清华学子徒步沅陵 重走联大路

作者:李青松 杨卫红 全卫民 编辑:redcloud 2010-11-26 16:23:17

  “清华一百年,重走联大路”湖南站 沅陵段起点设在凉水井镇淘饭铺地段

  

  沅陵新闻网讯 11月25日中午,由清华大学湖南校友会组织的100余名EMBA校友抵达我县凉水井镇,他们将从这里出发,重走西南联大路,寻访清华校友当年的足迹,领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

  西南联大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它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由于受抗战形势所迫,这所特殊的学校经历了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的长征——三所大学汇集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校云南,组建西南联大。当时师生分3路入滇,其中最艰苦的一路,是由长沙出发,经沅陵、洪江、芷江徒步走到昆明的“湘黔滇旅行团”,行程近千公里。

  

  发令枪响 争先恐后

  

  穿越活动开始 各路媒体抢镜

  

  此次开展的“清华一百年重走联大路”活动,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组织发起,旨在迎接2011年清华大学将到来的百年华诞,缅怀南迁湘黔滇的西南联大,弘扬西南联大精神。活动共组织300余名清华EMBA企业家同学分别在三段时间徒步行走湘、黔、滇三省路程,每段路程行走时间为4天。其中湖南路段行走共有100余名学生参加,行走的时间是11月25日至28日,内容主要有“启动仪式”、“徒步行走”和“沙龙”三部分构成。

  此次活动,并邀请西南联大老校友、学界泰斗、企业领袖及中国新闻周刊、光明日报等媒体参与沿线经济、教育、文化主题论坛,用行动诠释百年清华精神。同时活动还将发起“烛光工程”等公益活动,邀请湘黔滇三省“100名优秀乡村教师”到清华大学接受免费公益培训,提升教师素养,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难题,提升当地教育水平。

  当天下午2点,在沅陵县凉水井镇淘饭铺,随着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参加活动的百名清华EMBA企业家同学从这里出发,经华益水泥厂、百合村向目的地凉水井镇中学徒步行进。虽然山路坎坷崎岖,路程较远,但清华师生们却劲头十足。7公里路程,最快的学员仅用1小时零8分完成全程,75岁高龄的钱锡康教授也以2小时18分顺利到达目的地。

  清华大学EMBA湖南同学会会长齐建湘接受采访时说到,重走西南联大路,旨在向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献礼,重温艰辛岁月,感受前辈大师的伟大品格,传承西南联大与清华大学“刚毅艰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持奋斗、薪火传承”的民族精神。重走西南联大路活动还能让这些企业家同学在徒步竞赛过程中感受荣誉、团队、理想、信仰的真实内涵,启发他们对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终极目标的思考和感悟。

  

  行进在崎岖山路

  

  胜利就在前面

  

  终点签到

  

  今晚我就睡这了!

  

  捐赠仪式

  

  当天晚上,活动主办方还向凉水井镇中捐赠了近5万元的学习体育用品。凉水井镇镇长舒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何翠文接受了捐赠。

  新闻链接:

  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危及衡山湘水,师生们于1938年2月搬迁入滇,4月,改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课,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

  西南联大在云南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先后任教的教授有朱自清、钱钟书、闻一多、陈寅格、梁思成、吴大猷等各界学术泰斗、顶级专家300余人;联大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共171人(学生92人),其中杨振宁、李振道2人获得诺贝尔奖;赵九章、邓稼先等8人获得两弹一星功奖;黄昆、刘东生、叶笃正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宋平、费孝通等人成为国家领导人。

[编辑:卫民]

作者:李青松 杨卫红 全卫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