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溪流纵横交错,人称山国水都。有水就有船,有船就有船与船之间的竞争,这些竞争长期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沅水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沅陵特有的传统龙舟赛和传统龙舟文化。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屈原怀沙自沉汨罗江之前,沅陵一带就有划龙船的习俗。《漫水神歌》中唱到:“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古”便是对沅陵传统龙船源头的佐证。
历史悠久,保留着二千多年前的旧楚遗风
沅陵传统龙舟赛,主要流传于沅水中游的湖南省沅陵县,和西部湘西自治州的古丈、永顺、泸溪、花垣、龙山、吉首、保靖,怀化市的洪江、辰溪、麻阳、溆浦、黔阳,四川省的秀山、黔江,张家界的永定以及湖北省边陲各市县。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已经形成了多网络、多样式、多流派和多元一体的以湖南沅陵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龙舟赛。
沅陵传统龙舟赛的形成历史久远,它参与性强,社会影响力大,对研究民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生活、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沅陵今天的龙船赛,完整地保留着二千多年前的旧楚遗风,是一副古老民俗画卷的真实写照。
民间民俗与体育竞技传统赛事融为一体
沅陵传统龙舟赛,与周边各县的传统龙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的共性。有的跪式划,有的坐式划,有的坐式立式共用;有的单槌擂鼓,有的双槌催船;有的单艄掌舵,有的双艄齐下,将民间民俗与体育竞技传统赛事融为一体,
后来,经过改进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偷料”、“关头”、“绕河”、“绕庙”、“赏红”、“抢红”、“冲滩”等独具风格,独具个性,独具品位的的传统龙船文化。其主要特征是:横水竞渡,赛船多,划手多,观众多,赛时长和神秘的民俗活动。
保护和传承,政府和老百姓齐出资
2002年,沅陵县被国家体育总局龙舟协会授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光荣称号。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湖南省传统龙舟赛”和五届“中国传统龙舟大赛”。2006年批准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批准为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姜盛文、张吉斌为该项目的省级传承人;每届龙舟赛相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传统龙舟赛领导小组,并下设以有关县团领导牵头负责的八部一室。
政府五年先后投入资金1500万元修建了龙舟赛场、龙舟大看台、龙舟广场。各乡镇先后制造了自己的赛船,总计60只,每只约3万元,共180万元。近10年来举办了5届中国传统龙舟赛和5届湖南省传统龙舟赛,每届平均80万元,共计800万元。
老百姓自觉捐资捐款者众多,数据难以统计,仅龙舟大看台万人捐石一次就达120万元。龙舟广场第三期工程方案已定并已动工,预计招商引资投入资金8000万元。(华声在线记者 蒋小康整理)
作者:蒋小康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