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家桥:团结务实求创新 凝心聚力谋发展

编辑:redcloud 2011-06-28 12:15:24

  肖家桥乡系五强溪库区重点移民乡镇之一,距县城72公里,辖9个行政村,总面积143平方公里,总人口13826人。近五年来,乡党委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010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6512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16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69元,全乡实现财政收入220万元;乡党委先后被县委和市委授予 “‘五个好’乡镇党委”,县“党建党风廉政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一、抓班子、带队伍,增合力

  乡党委围绕提高“堡垒”能力和服务人民的水平,在“班长”舒满莲的带领下,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坚持每月学习制度,突出学习重点,丰富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是筑好“堡垒”。制定了《党委政府成员行为准则》,坚持班子成员每月一次议事会、一次民主生活会,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子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公生明、廉生威”,乡党委一班人时刻自觉遵守党员干部廉政准则,坚持阳光政务,无论在经济财务方面,还是工程项目方面,党员干部无一违规现象发生。三是营造了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始终坚持学习与工作、干部与百姓呼声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二、定制度、强管理,添活力。

  乡党委为了切实抓好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是制定了《村级党建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村级党建工作制》。今年3月5日,乡党委书记舒满莲同志结合本乡实际给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爱党,爱祖国,爱肖家桥”的党课,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二是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班子。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选干部,选拔了一批年龄青、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支两委班子。目前全乡村支两委主要干部平均年龄43岁,大专2人,高中11人,初中5人。三是加强了乡村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制”、“干部联村责任制”、《村级班子年度综合评比排位制》。将工作直接与联村干部、各村班子工作业绩、各种待遇挂钩,奖勤罚懒,有效地调动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乡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建立农村优秀青年后备库,培养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增强村级干部活力。五年来,全乡累计发展党员58名,全乡村级党员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等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整体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同时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为载体,凸显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五年来,无论是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义务铺路修桥,还是治安防范、致富带头、化解纠纷、救灾抢险等等,总是党员跑在最前头、走在第一线。五是狠抓党建阵地建设。实现了9个村党支部都有活动场地、电教设备、桌椅、学习书籍四有目标,形成了每年一次党建工作表彰奖励、一年一次大型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培训、一年一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等机制,有效地加强了全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起到了固本强基的作用。

  三、理思路、聚人心、谋发展。

  乡党委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围绕 “改善民生、造福群众”这一目标,立足乡情,理思路,谋发展,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赞同。一是一心一意抓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以交通道路、水利设施为突破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五年来,全乡累计投资1155万元,修通公路到组6条45公里,畅通公路7条42公里,实现了全乡村村通水泥路;2011年5月完成了投资40万元的集镇环境治理项目,修建了集镇污水处理场,修建了集镇垃圾场一个,解决全乡7个村11处5120人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积极推进集镇建设;2010年投资22.8万元,解决了乡集镇路灯照明;总投资为 385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该乡四个村得到了实施,使全乡农田综合生产力提高了30%以上;完成了6个村的农网改造,极大地改变了全乡面貌,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二是千方百计抓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乡党委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重点扶持、自主发展和生态立乡、产业强乡、和谐稳乡”的思路,依托本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水资源的优势,成立了水产专业合作社,在8500多亩的水面上,以网箱和大库人工放养结合。目前有网箱6000口、拦网养鱼8处2000亩水面,大库放养3400亩,年产鲜鱼30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同时利用库区水面的优美风光,发展休闲垂钓,每年接待垂钓爱好者近1万余人次,年收入15万以上,使农民人均增收320元;2010年乡党委及时带领引导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点抓了水果、蔬菜、茶叶、畜牧养殖等五大产业,柑橘、脐橙等水果近千亩,年产量300万斤,实现产值500万元,茶叶基地近1000亩,蔬菜基地115亩。三是团结、务实,全面推进统筹抓,着力改善民生。五年来,乡党委一班人团结务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先后在9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和村级卫生室,改造农村危房95栋,建立“五保之家”1个,2010年以来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党委向群众承诺办实事、办好事。在去年“7.12”特大洪灾中,集镇对面出现山体滑坡的险情,事关1000多名师生和139名群众的生命安全,险情在即,乡党委一班人,运筹帷幄,处事不惊,党员干部昼夜值班巡逻。党委书记舒满莲身为一个女同志,做到了临危不惧、现场指挥。致使特大险情没出现群众生命财产受损现象,深受全乡人民的好评。目前该滑坡体已得到省、市、县各级重视,投入510万,正在进行整治。四是构建和谐,创建平安。乡党委始终坚持把保稳定、促发展、改善民生作为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相继成立了村综治协管员、组综治信息员。完善了治安防范、信访及矛盾排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功能,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