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各种忐忑,到了沅陵。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在清浪乡挂职锻炼的两个月里,我下到了清浪乡到每个村,体验了村民的生活,了解到农村现状。这两个月最让我触动的是乡村的孩子们,所以,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促成包括修建爱心图书室在内的助学行动。
(一)贫困生舒祝终于有了学费
“走,我们先走路再坐船。”这是清浪乡乡长沈宏顺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背着行囊的我就这样跟着乡长上船了。在船上,了解到走水路从清浪乡到县城有90海里,一共27个村,主要产业是网箱养鱼和农作物种植。
作为乡长助理,第一天上班就戴着草帽顶着烈日和乡干部一起坐船来到了高坪村。村支书聊天时告诉我们,有一个叫舒祝的高中生今年考取了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他幼年父亲去世,母亲有心脏病,家里劳动力缺乏,母亲常年在外给人做饭供儿子上学。为了凑足学费,小舒在假期特意去长沙打了一个月的小工,赚了1200月学费。听完舒祝的情况,我很快联系了福彩助学活动,帮助他申请到5000元学费。
(二)乡村教师刘纯美忧心的事
一排红白相间的围墙里的就是依水而建的沅陵县清浪九校。9月2日,学校开学上课第2天,因为学校本学期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征得门卫同意后,进了校园,正好碰上学生午餐时间。虽然学校有食堂,中餐是三菜一汤。校门外还是围着很多送饭来的家长,打开饭盒,酸菜、榨菜、米粉、小白菜、方便面是我见得最多的, 但孩子们还是吃得很开心。
在教学楼外我们见到了牛仔裤配蓝白T恤的刘纯美老师,她是英文老师,她带着我们参观了校区。
“我以前就住这里,近段时间才搬出来,住到新建的老师宿舍,现在这里还有8位老师在住,这栋房子已经被评定为D级危房。” 在初中部教学楼对面有一栋很破旧的小楼,刘纯美笑着说:“以后会拆,只是时间问题。”
刘纯美老师一家人都吃住学校,丈夫是该校的语文教师,儿子读三年级。2004年就来清浪九校了,每天早上6点一家人起床,在食堂用过学生餐,她要从早自习开始一直忙到晚自习后,查完寝,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她最怕放假期间学生的安全,为了让学生可以多一点时间留在家里和家人在一起,学校实行二个星期放一次假。放假时学生乘坐超载车船比较严重,为了保证学生安全,老师们都会前去劝阻,但每次效果都不佳,去年冬天就发生一起5岁大的邓某溺水身亡。
她告诉我,她的有时候还要出去找学生,乡里有3个网吧,就寝后,有孩子会偷偷跑出去上网,在网吧内常会看见一群群的上网。
“还发生过这样的事,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去网吧,以为这样可以帮助学习电脑。”刘纯美有一点哭笑不得,同时她也很担忧,这个地方留守儿童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照顾孙子,都是老一辈在学校附近花90元租一间房,只是负责吃饱穿暖,对于孙子的教育问题基本上没有能力过问。“希望出外打工的父母,可以留一个在家,别赚了钱耽搁了孩子。”刘纯美说。
我留意到,该校的师资力量还算可以,不过流动性比较大。很多教师都不会呆上很长时间,近期就有五位老师调离。这学期来了一位新英文教师王义爱,她刚从长沙学院毕业,沅陵人,“很安静,空气好,今天上课,很多学生一个音标都不会读” 。这是才来三天,上了二天课的王义爱老师对清浪的第一感受。问她会留多久,她说:“只要干出成绩,会留下,相比之下还是喜欢在乡里。”
刘纯美老师也已经打算长期留下来“喜欢这里的孩子,这里是我的家,也不想去城里。”
(三)陈宇一直想攒钱买书,但总是攒不下来
乡里另一所学校高坪九校就在对岸,这所三面被五溪湖环绕、依山伴水的库区学校据说教学质量不错。在教室里,我碰到15岁的陈宇,她最近正盼望着表姐能够早日读完《水浒传》。
“她读完了,我就能借了。”大眼睛小姑娘陈宇是个懂事的孩子。暑假里,她“蹭书”的同时,也看中了几套书,有作文书,有科幻小说,好几次都试着向爸爸妈妈要钱,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停住了”。上初三的她考虑的是“父母在城里打工,在太阳下搬砖头、运油漆,赚的是血汗钱,11岁的弟弟读书也要开销”。她有些羞涩,当被问及自己最想买的书是什么,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四大名著”,“这几本书,图书室没有借”。
“新华书店的书太多了,一眼望不到头;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只有三个书架,上个学期还摆了一张床,进去两三个同学,就很挤了。”在沅陵县清浪乡高坪九校图书室内,借阅登记上,几乎每隔一两页纸,“陈宇”的名字就会出现,《幽默欣赏》、《花木趣闻》、《骆驼祥子》…………
按照教育配置的“沅陵模式”,山村小学和中学进行整合,资源集中共享,“一个老师几个学生”的山村学校消失后,集镇有了“九校”,孩子们由走读变为寄宿制,住校免费。这群山里的孩子,一周五天都呆在学校,课时之外,图书室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陈宇说,自己每个星期大约借三本书,读完了再借,但几乎每次都会碰到状况,不是书缺页,就是旧得不行,“能够像城里的孩子那样,用电脑查书,坐在安静的阅览室看书,该有多么好啊”。
很多时候,陈宇想把自己每个月15元的零花钱积攒些出来,自己去买书,可是,山村的孩子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一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总是忍不住去买零食,买书的钱,一两个月都攒不下来”。
(四)老图书管理员退休前,完成了心愿
高坪九校是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免去了早晚的赶路时间,早上6点起床,早自习后上课,晚上自习后再下课,9点入睡,有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
“每天早、晚饭后的空余时间,我可以自由读书。”14岁的二乙班学生龙腾,有着和陈宇类似的苦恼,他最近正在“修炼”作文,“图书室的作文书太少了,我托出差到常德的爸爸,才买到一本《作文36计》”。
这家山村学校的图书室,现实情况是:3年没有可供孩子们阅读的新书“进账”了。60岁的王槐珍老师,再过一个月即将退休。他保管的《进书册》,时间记录停留在“1999年”。“最近,县教育局发了几本新书,但都是理论书,孩子们可能还不太感兴趣。我真是希望,在退休前,孩子们能收到一些新书。”
“可能是县里集中力量建设‘合格九校’,我们学校要更新图书,还要排队”。作为图书兼职管理员,在即将卸任的2011年3月,他手写了一份《图书室的建设和使用情况》,希望引起主管部门重视。
“图书室现存书5992册,由于资金紧缺,没有专门的阅览室,图书室是工会办公室改造的,图书柜则存放在会计室…………能开放的图书量少,只有3000册左右可以外借。”在这份材料中,王槐珍这样描述。他说,尽管这样,到了下午4点的课余时间,孩子们依然排队借书。
我当时想,我可以做什么?在蹲点观察孩子们一天后,当晚我的第一条微博发出,发起了“给山里的孩子寄一本书”的活动,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同时,我还联系潇湘晨报和晨报周刊的同事,希望可以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一星期后,当第一批邮寄书籍到达,孩子们就在操场台阶上笑着看书。最后,中南集团决定,为改善孩子们的阅读环境,在清浪乡高坪九校修建一所高规格的图书室。
(五)顽强活下来的偏远学校,最担心什么?
高坪九校这所五强溪库区的九年义务制学校,出门50米就是水库边的码头。1995年,五强溪大坝蓄水,学校就地往山上搬迁8米,“活”了下来;10年后的2005年,沅陵施行“撤区并乡”调整,按惯例,学校也应跟随行政调整而合并,但由于高坪学校教学质量好,当地百姓极力反对,高坪学校因此成为特例,再次“存活”。
高坪九校校长舒序田说,孩子们没有辜负期望,从2008年到2011年,这所最偏远、条件最为简陋的山村学校,至今仍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小升初、初升高连续三年的综合考核指标,均位于沅陵县前十强。“因为教学质量不错,学习环境不错,周边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有10%的生源来自外乡。”
“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都有将近48名同学,学校房间有限,一个班只分配了两间寝室,男女同学各一间。”高坪九校副校长王荣达说。在他的带领下,记者看到,两层楼的学生宿舍,每间寝室都有6张上下铺木床,一铺睡两人,狭小的房间硬是挤下了24个孩子。而寝室的窗户,“热天装纱窗,冬天贴薄膜”,寝室楼没有洗手间和淋浴间,晚上大家只能爬下床,到楼下的公共厕所解决。
“我们正在打报告,当务之急是改善住宿条件,把朽木床变为铁床,同时,申请图书和新电脑。”舒序田说,但愿批下来的速度能快点。
(六)我的第一堂课,讲的是微博、微信、多媒体杂志等等新传播形式
在沅陵挂职39天过去后,我作为“座上宾”和3名挂职“干部”,充当了一回“沅陵县首届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讲师。台下坐着的是,来自沅陵各乡镇、县直单位的新闻发言人,以及各单位新闻通讯员,130双眼睛齐刷刷地看着我,好不紧张。
今年3月,沅陵县率先于全省各县,成立县乡两级新闻发言人队伍。挂职之初,听闻这个消息,我立马来了兴致:能不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发言人们交流一次,了解这些“同行”在想些什么,也交流一下如何写新闻、发布新闻的心得。
为了完成这个心愿,连续好几天,我和3位“挂友”一起做方案,写教案、试讲…………
“我被感动了,你们有没有。”一位坐在最后排的学员鼓掌站起来。当时我刚放完《长沙最小眼角膜捐献者点亮21岁湖北女孩眼镜》视频,我讲的是新媒体,怎样用好最新的传播方式——微博微信,同时展示了一些现在我们做的一些新产品,电子杂志,多媒体视频音频…………“这一些是怎么做的,开眼界了。”课后学员纷纷问。
六十个日夜,很短暂,很深刻,能够遇上这一次锻炼,我想,这是我的福气。要谢谢山里的那些人,清浪这个名字,我一生都会记得。
作者:潇湘晨报编辑 贺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