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鐟子岩

作者:张怡华 编辑:redcloud 2012-04-19 10:33:08
时刻新闻
—分享—

  鐟子岩,是湖南省桃源县西安镇土洞溪村的一个地名。

  鐟子岩,在县级地图上,也可能找不到的地名的一个小地方。

  2011年10月11日,我独自一人,回到了阔别将近四十年的鐟子岩,我是去寻觅那儿时的记忆,追忆那久远的岁月。

  鐟子岩,矿区很多人不熟悉它。因为在他的山崖下有一座油榨房;还有榨油房传出的茶油清香,沁人心脾;还有那榨油人舞动榨油杵时“嘭、嘭…………”的撞击声,催人奋进。砍柴归来,我们要在那里歇歇脚,休息一会,攒足力气,然后爬上油榨房前的那个山坡,上坡后,就是公路了。那是一条简易公路,比崎岖的山路宽敞多了。时间长了,瓒子岩已淡出矿区人的记忆,矿区人只记得那里有个油榨屋,久而久之,油榨屋在矿区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岁月流逝,瓒子岩在我的记忆中,已无丁点印迹。唤醒记忆的是横卧在山崖上的“鐟子岩大桥”。

  四十年前,山崖底下一座小木桥横跨小溪。下山上坡要走20分钟路程,如今从这山到那山,分把钟就走完了。大桥将大山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鐟子岩四周山高林密,尽管悬崖众多,但是植被覆盖良好。砍柴时稍不小心摔上一跤,就会滚下山岭数十米,只不过植被松软,人是摔不伤的,那是连滚带爬滚下山的。

  油榨屋建在鐟子岩的山崖下,这里四面环山,从两边大山蜿延流淌出来的两条小溪在这里交汇,越过峡谷,穿过山坡,欢畅的流向山外。

  在绿水青山的怀抱中,油榨屋成了人烟稀少大山中的一道独特景观。也成为过往行人遮雨蔽风小憩的场所。

  榨房很简陋,几根圆木将榨房搭起。好象有两间房可住人,其工作场所四面通风,设施也很简陋,炒茶籽的锅台,圆形的水碾石槽;工作间里堆放着笼料的稻草、箍饼的铁圈;榨杆是一根3米左右的粟子树,粟子树一头用铁箍箍住,高高的吊在榨房內,榨架连着榨身,高约一米五,长约二米,浑身透着乌黑,油光闪闪。

  从山上砍柴归来,我和伙伴们会在油榨屋坐上一阵,我喜欢看那榨油人劳作时的专注,喜欢闻那炒茶籽时的清香,喜欢听那水碾石磨在碾槽中滚动时发出的嘎吱嘎吱有节奏的声音。

  记忆中的那些榨油人,无论冬夏,无论春秋,他们只穿一条裤衩,打着赤膊,高高地扶着那坚实的榨木杵,喊着号子,一下一下,重重地撞击着榨楔,榨槽中的油料饼不断紧缩,油汁从榨眼中缓缓流出。一榨打完,榨油人站在榨房前,或眺望近在咫尺的莽莽群山,或俯瞰奔流不息的潺潺流水,吼上几句山里人才听得懂的山歌,借以宣泄工作后的疲惫和劳累。

  几十年过去了,油榨房回归了历史。站在鐟子岩大桥上,四周群山依旧,崖下清流如故,油榨房却不觅踪迹,油榨房原址已被一栋二层木板吊脚楼替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古老的手工榨油作坊,没有在时代的列车上占到一席之地,曾经世世代代为山区人民做出贡献的榨油作坊不复存在,再过些年, 榨油作坊也许只能在字典里查到了。

  我这次不是专程来游览鐟子岩,只是在游玩过程中看到了飞架在峡谷间的“鐟子岩大桥”,勾起了对油榨屋那久远的记忆和眷恋。写下这些文字,作为旧时的纪念。

  2011年10月16日写于湖南常德市

作者:张怡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