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日报]“我们会永远记住他”

作者:邓永松 编辑:redcloud 2013-04-08 10:48:14

  “我们会永远记住他”

  ——追记沅陵县陈家滩乡金塔村党支部原书记邓兴业

  本报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邓永松

  沅陵县陈家滩乡金塔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五强溪库区美丽的“千岛湖”就在该村境内。

  今年56岁的邓兴业在这个村当了19年村党支部书记。3月14日凌晨,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热爱的这片土地上。带着对党和事业的忠诚,带着对百姓的牵挂,带着对家人的愧意,他走了…………

  “3月13日晚,送走议事的村干部回房休息时,书记突发心肌梗死倒下,再也没站起。”村民说,邓兴业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

  3月30日,记者来到金塔村,听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业书记是我们的好书记,我们会永远记住他。”

  “没有业书记,大家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1994年,邓兴业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许诺:“我是共产党员,既然组织信任我,没理由不好好干。”

  为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他和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设法筹资1200多万元,相继修通了3条通村公路、10多条人行路和30多处库汊大小码头,新建了6处饮水工程,并建起了村办公场所,开办了党员活动室和村卫生室。

  金塔村是陈家滩乡最大的移民村,全村1800多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田,村里也没有什么支柱产业。邓兴业鼓励村民发展库汊网箱养鱼,开始大家不敢冒险,他就带头养。没有技术,他请技术员来培训;养殖户缺启动资金,他找信用社贷款;鱼发瘟病,他找专家诊治。

  去年,村里产的1000多吨鮰鱼因价格下跌销售困难,养殖户万分焦急,邓兴业奔赴益阳及重庆等地找销路,从年底到今年开春,终于引进两位外地老板进村购鱼,滞销问题解决了。两个月下来,他磨破了嘴皮,身体明显消瘦。

  目前,金塔村发展网箱养鱼1万多口,80%的村民养鱼,年产鲜鱼1600多吨,养殖户户均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养鱼大户张中德告诉记者:“没有业书记,大家不会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大小事都装在心里,谁家有事他都管”

  “业书记心里不仅装着村民致富的事,全村的大小事都装在心里,谁家有事他都管,都帮忙张罗。”村民邓以才说,“那些有病有难的贫困户、无儿无女的五保户,他隔三差五去看望。”

  邓以才介绍,去年过年时,柳树边组突然水管爆裂,70多人用水不便。邓兴业接到报告后,马上赶过去查看原因,丈量水管长度。水管买回来,他又配合技术人员进行安装,一直忙到深夜,直到通水了,他才回家休息。

  金塔村有26户低保户和16户五保户,每年过年,邓兴业挨家挨户上门嘘寒问暖。“好多次看到他深夜摸着黑路或摇着划子船过河回家。”一位村民说。

  70多岁的五保老人印明秀回忆,邓兴业每次路过她家,总要进屋问问她身体情况、需要帮什么忙。年年过年送来大包糖果,还带来烧好的蒸肉。

  对群众慷慨、大方,邓兴业对自己却很吝啬,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一件军棉衣穿了整整17年。

  因工作业绩突出,邓兴业先后2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员、1次评为十佳党员干部,6次被怀化市和县里评为先进个人、11次评为全乡先进党支部书记。

  “自身过得硬,不怕群众挑毛病”

  “自身过得硬,不怕群众挑毛病。”这是金塔村村民给予邓兴业的评价。

  邓兴业担任村支书后,打破一言堂做法,在落实低保、五保对象问题上,实行党员干部集体评议,每年向村民张榜公示。

  村部实施改造,邓兴业也没有照顾亲朋好友,把工程包给了村里懂技术的村民。去邓兴业家要走一段300多米长的烂路,两边是河坎。考虑到他进出不方便,去年,乡里给他照顾一个“一事一议”项目指标,让他把路整平一下,但他硬把指标让给了后山印家组。

  去年底鱼难卖,养殖户担心亏本,邓兴业引来收鱼的老板一进村,大家抢着脱手,而邓兴业把机会让给别人,自己家10多吨鱼至今没卖出去,还养在网箱里,欠下3万多元鱼饲料款。

  有时,邓兴业的妻子也感到委屈:“你干这个支书,究竟图个什么?”邓兴业耐心劝慰:“我就图个心安,因为我是党员、是干部。”

  “邓兴业十几年如一日,所做的都是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他把自己的责任看得很重,把个人的利益看得很轻。”陈家滩乡党委书记米华勤说,“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作者:邓永松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