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沅陵,二酉藏书的历史影响了一辈又一辈的当地人,古往今来,二酉人更是敬重知识,崇尚学习,历来人才辈出。其中两位尤为突出,被世人誉为今古两文魁,这便是黄国勋与陈建华。
“文魁”皇匾出二酉
在沅陵县乌宿境内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水路、如今苗家后代还保持原始的肩挑背扛的古老生活方式的偏僻大山发现一位清朝光绪皇帝赐恩科“文魁”头名进士。这个地方名叫黄沙溪,是一个古色古香的苗家村寨。
“文魁”黄鹤龄原名黄国勋,出生于1837 年,家境贫寒,12 岁那年,在叔父的帮助下,他才得以步入向往的发蒙学堂。私塾学堂离家十几里路,每天都是早去晚归,负责教书的先生以识字脱盲为目的,死背硬记,一般不作教解,童生背诵不熟,带施体罚。黄国勋人小单瘦,体质较差,所以记忆力不太好,常被先生用竹板打手心,但他自尊心很强,从没被困难吓倒,每天回家晚上伏在茶油灯下专心苦读,清晨又坐在家门槛上勤背,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十年寒窗苦读,国勋二十二岁参加沅陵县试获取“童生”资格。次年,辰州府试,又取得“生员”( 秀才) 资格,但考中秀才的他决心要考举人,考进士。同年,他告别亲人,来到四十里外的乌宿二酉山的“翠山书院”读书,主要读的经史、习时是( 即作八股文)、诗贴( 作诗),大多是科举为目的,每天由先生讲解经史一篇,然后自修。此时,国勋如鱼得水,更加刻苦学习,三十岁那年赴京赶考不第,回家后又一心苦读,前后二十七年中九次进京赶考未中,回家后改名叫黄鹤龄,1897年,黄鹤龄60 岁,又第十次进京赶考,结果金榜提名,中了头名进士,光绪皇帝赐恩科“文魁”金匾一块。
后来黄沙溪村苗民后代牢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祖训,读书蔚然成风,不足二十户人家的小小偏僻山村,今天竟涌现出了十余名大专本科生,这真是一个文化奇迹。
二酉山的“神六”专家
二酉人都能秉承古人读书、爱书、护书、崇尚学风的精神。因此,这里也就人才辈出,陈建华就是其中一位。
陈建华出生于1966 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留苏博士,研究员,任西安航天科技第六研究院第八研究室副主任,主攻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系统的研究,并担任副主任设计师。这套系统将供“神七”宇宙飞船火箭发射之用。他也是“神六”宇宙飞船的一位功臣。陈建华从小就爱学习、爱钻研,成绩特棒。因为成绩优异,1984 年毕业后被学校直接推荐进入国防科技大学本科学习,所学专业就是动力机械。4 年本科毕业后又读了2 年研究生,后又留学苏联2 年专攻火箭发射,即新一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系统的研究,并先后多次到比利时、法国等国进行学习、考察。因为研究设计任务繁重,工作特别繁忙,99 年结婚以来,一直未要孩子,堪称新一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陈建华出生在一个普通教师家庭,其父母都是教师,父亲陈大利,83 岁,现已退休在家。大哥陈光华,现在芷江师范工作, 高级讲师, 二哥陈兴华在沅陵县建行工作。
二酉山人才辈出,这种现象充分展示了二酉文化奇迹,正应了“学富五车走四方,书通二酉行天下”这一句话。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