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遗存
有关借母溪地名的来历,大致有二。一是说,若干年前,一官人携母去长沙府赴任,行至借母溪,轿夫力竭,无法前行。官人束手无策, 只得将母亲寄养于此。蛮荒之地,破天荒的有了一个自己的名字: “寄母溪” 。官人一去杳无音讯,独居深山的老母思儿心切,时常以泪洗面。
对面山上一位无父无母的土家汉子,看在眼里,怜在心中,便拜老母亲为干娘,借母行孝。
更为现实的是,在借母溪遗存有一种借母生子的走婚旧俗——当地人称之为“狃花” ,撮合“狃花”
事的人叫“狃子客” 。按照俗成约定,狃花女生产前,男家先付一半报酬,生完后全部付清,结账走人,不得返回山中认子。这一古老传说一直流行在深山之中。狃花文化,是人类典妻制度的唯一文化遗存。在借母溪内不仅有很多狃花文化的实物保存,如狃花桥、狃花垭、狃花神树、娘娘岗等,现今还保留了最后一位“狃子客” , 最后一部“狃花经” 。
2016 年 6 月,潇湘电影集团根据沅陵本土作家龚由青、戴小雨同名小说改编,且所有场景均在借母溪拍摄的电影《狃花女》 ,艺术再现了人类典妻制度的唯一文化遗存——“狃花文化”在先进文化冲击下的变化,探讨生命、情感与梦想的依存关系,还原特定历史环境下山里人的内心世界,在澳大利亚 AFFA 电影节上斩获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电影制作奖、最佳青年男演员奖三项大奖。神奇而古老的借母溪开始走进荧屏,走向世界。
一处谋划
2013 年 8 月 6 日, 省 委 书 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时任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韩永文一行专程赶到了借母溪“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指出要将借母溪沟谷原始次森林的生态优势转换为旅游优势,把借母溪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并把地处大山深处的借母溪作为省委办公厅的建整扶贫点,把青山绿水真正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

2016湖南首届春季乡村旅游节在沅陵借母溪乡浓情启幕

张家界南线“张吉怀战略连线”活动启动
2016 年 3 月 26 日, “春涌张吉怀,神游借母溪”湖南首届春季乡村旅游节浓情开幕,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许又声出席开幕式,正式启动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经济带战略,连线“张家界南线”三市四县战略合作。
为了突破“经济不生态、生态不经济”的发展怪圈,2014 年,县委、县政府投入 1200 万元治理借母溪河段,有效地保护河段沿岸 5612名群众和 6825 亩农田的安全。借助定点建设扶贫契机,规划了新建洪水坪生态新镇大蓝图,由中远集团整合资金 100 万元,省委办公厅整合资金 1000 万元,县政府再投入资金 1000 万元,作为前期启动资金,进行集镇 “三通一平”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引导农民走出大山集中建房,从而走上稳定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道路。
随着保护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目前,借母溪正积极创造条件打造 4A 景区,实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文化资产,促使自然生态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同步发展,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同步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旅游文化资产同步发展。
如今,在借母溪,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鳞次栉比的古朴吊脚楼旁,许多游客正在尽情地休闲娱乐,肆意地体悟“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美妙意境。保护区内空气清新,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负离子和对人体有益的植物精气含量高,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广袤的森林象一把撑开的巨伞,遮挡了太阳的直接辐射,加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堪称天然的避暑胜地,是人们科考、旅游、探险、避暑、疗养、休闲的理想胜地。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