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新闻网讯 “天生笃厚有憨牛,命定勤劳无所求。默守乡村甘淡泊,耕耘沃野隐风流。”在中国文化中,“牛”是勤劳的象征,这也正是当下精准扶贫不可缺少的实干精神。千百年来,耕牛一直是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的主角,对人类社会特别是“三农”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当农机逐渐成为农耕的升级版,在我县交通相对较好的通衢大镇筲箕湾镇一个叫五里山的地方,牛群却扎堆出现,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筲箕湾镇位于沅陵县最南边,地处沅陵、辰溪、泸溪三县交界之地,因镇治所处山湾形似筲箕得名,被喻为沅陵“南大门”,距县城30公里。全镇总面积245.67平方公里,辖 19个村居124个村民小组7358户3.5人。筲箕湾集镇交通便利,境内资源丰富,既有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也有大山深处隐藏的贫困硬伤,全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867户,6306人,2016年预脱贫344户1295人。
宋颜勇是2017年的预脱贫户,大儿子已另立门户,家中还有6口人,父亲71岁,患有精神障碍,母亲70岁,体弱多病,两个女儿读书,分别10岁、7岁,小女儿智残,2015年家中危房改造欠下7、8万外债,目前村里为其力所能及地解决了2人低保,为了养家和还债,宋颜勇种了7亩田,同时在五岭山村不差牛公司务工。
“除了你一个人到不差牛做事,还有什么其它人到外面做事不?”筲箕湾镇镇长李龙走访。
“没有人做,我老婆是在屋里、田里干活。”
“现在主要压力是还债,生活是没有问题了。”
“他如果不到不差牛打工一年2万多,他一家6口人,他就达不到标准脱不了贫,贫困户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自力更生,来脱贫致富,国家政策只能帮你补贴一时,不能帮一辈子,最终还是要靠自力更生…………”
在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奋斗目标之一,其关键在于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那么筲箕湾镇是如何落地见效、连心惠民的呢?
筲箕湾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全镇的重中之重,用脱贫攻坚统揽各项工作,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举全镇之力,汇全民之智,决战精准脱贫,冲刺全面小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年初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责任体系,明确结对帮扶措施,完善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系。通过层层签订 “军令状”,层层传导工作压力,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今年,该镇贯彻落实县委“3579”结对要求,对全镇373户预脱贫户实行走访全覆盖,精准识别到人,积极出谋划策,并按照“一主轴两中心两点线”的产业发展思路,把贫困人口纳入到整体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来,鼓励农户以入股或务工等方式参与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参与进来,享受红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五岭山村不差牛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
走进沅陵县不差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红的宣传标语格外醒目:“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将扶贫真正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4栋各能容纳100头牛的栏舍一字排开,栏舍外牛群正在安逸地吃草。栏舍内4名来自当地贫困户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打扫卫生和饲养。
“老乡您好,到这里做工老板给你多少钱一月?”
宋颜勇:“1800。”
“做多久了?”
“三个多月。”
“听说家里种了5、6亩田,那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呢?”
“有时叫我老婆到这里来换一下嘛。”
农户二:“国家搞这个扶贫政策还是有利于我们本地村民的,到外面打工太远,家里做不成事,还有家里那些没事做的时候能够挣点零花钱,比如买化肥,农药没钱的时候,做几天工他给点工资补贴,是吧?就能够解决问题。”
农户三:“您知道这个场里面做事的时候最多有多少人?”
“最多也是栽草的时候最多2、30个人…………”
“田里这个菌草是不是割了之后可以再生啊?”
“它割了之后明年照样能生,外面那个干草就是这个长出来的。这些草全部是由厂里面种的。”
“那老百姓的田是怎么搞的呢?”
“给租金。”
“多少钱一亩?”
“3、4百块钱一亩…………”
据了解,沅陵县不差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800多万,占地面积56亩,目前共有存栏牛280头,自组建以来,公司从三个方面着力发展,惠及乡邻,一是聘请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和饲养;二是租用周边农户田地,并聘请贫困劳力种植牛草,供应公司;三是发动周边农户认养不差牛,鼓励群众入股分红,抱团取暖,在群众得实惠的同时逐步实现公司发展。
沅陵县不差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张成孝:“今年,我们总投资800多万,公司现有员工14人,每人固定工资1800,还有200块钱的奖励工资,今年公司付给五岭山扶贫户的劳务投入有6、7万,租田租地150亩,每亩500元,接下来,我们准备从村里先抽20户精准扶贫户,每户领养5-10头牛,我们从这方面去投入,风险由公司承担,通过这种方式,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
五里山村党支部书记向生有:“五里山村地理条件相对较差、资源相对匮乏等因素,有贫困户186户674人,今年我们主要是采取大力招商引资发展产业这个道路使贫困户脱贫,一是引进不差牛这个肉牛养殖,解决部分劳动力务工投劳,通过农田流转、租赁,农户种植牧草,解决田地闲置,使农户得到收入,使他们获得劳务工资;二是引进了浙江鹅业来村发展,今年主要是通过试点先行,明年农户参与扩大规模,三是目前正在筹划引进规模500头的母猪繁殖基地生猪养殖,通过以上措施,将贫困户捆绑全覆盖,使他们有长期稳定的收入。”
除了特色养殖以外,筲箕湾镇通过能人和大户带动,积极推行村支部领办产业,引导农户面向山田土地,在特色种植方面做足文章,为贫困户脱贫开辟绿色通道。在筲箕湾镇洞底村的田间地头,尽管冬天已经来临,但这里仍然绿绿葱葱,菜市竞晖,辛勤的农户正忙着干活,为来年种下希望。
洞底村主任戴老陆:“整个基地有好27户,其中贫困户有13户。农户租金每亩700元,到这里做工每天70元,通过基地先把贫困户固拢来,然后逐步推广,让他们都要参与进来,我相信明年一年就能脱完(脱贫)。”
筲箕湾镇党委书记张海洋:“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乡镇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筲箕湾镇怎样来打好脱贫攻坚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一是层层压实责任,签订军令状。一个是我和镇长必须率先垂范,将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中。其二呢,就要将我们班子成员分解责任,让他们做到“一岗双责”。第三呢,对全部干部和村组干部要强化责任,使他们深入到脱贫攻坚这个主战场来。第二个方面就强化措施,对所有的贫困户都要进行结对帮扶,我们的全体干部和贫困户要在结对子的同时结亲戚,要了解他们真实的脱贫的一些思路,再想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办法,让他们真正地形成一个造血功能,同时对干部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真正让脱贫攻坚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第三个大的方面就是在脱贫攻坚上面有所创新,用特色产业种、养这些产业让贫困户参与进来,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筲箕湾镇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繁重,我们党委一班人一定会扑下身子,扎实工作,使全镇的脱贫攻坚任务得到圆满的完成。”
今后五年,务必要把握产业发展这个艰巨任务,坚持把产业及产业园区的发展放到经济工作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紧盯抓实“第一大主战场”不放松、不动摇,为稳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这是沅陵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报告提出的任务之一,更是我县决战脱贫攻坚,共奔全面小康的关键举措之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愿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书写暖冬如春的扶贫新篇。
作者:李国光 舒文昊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