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战脱贫攻坚】洞头村:“扶贫”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作者:李作俊 编辑:redcloud 2016-12-27 09:10:56

市烟草专卖局副调研员、驻洞头村扶贫工作队长罗强接受采访

洞头村位于马底驿乡中部,离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左右,村域面积6.31平方千米。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21户、总人口1048人。村民生活于两座山脊的中间地带,山陡且多石头、土质为大土泥,山上经济林、速生林较少,以杂木及小山竹为主,全村仅有一条小溪和一条公路穿境而过,属于典型的“穷山恶水”。村内无企业、无盈利的农业生产大户、无村级集体经济、无支撑产业,群众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种田,人均年收入2290元。

穷山恶水换新颜

新建的洞头村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田门口的通组硬化公路

要想脱贫致富,首先要摸清洞头村致贫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驻村后,市烟草专卖局副调研员、驻洞头村扶贫工作队长罗强发现,该村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除了“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外,村里连个议事的地方都没有。“修好进村入户每寸路和修建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中心”是工作队的首要任务,也是当地人翘首以盼的大事。

为尽快实现百姓的心愿,罗强经常下长沙、上怀化,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后盾单位争取资金支持。在罗强的心里,没有争不到的资金,只有不会争的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争才会有,不争就不会有。”

在市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近两年来,筹措资金87万元为洞头村捐建了一流的村级活动中心,完善了业内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解决了洞头村无地议事的窘境。同时,结合沅陵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先后投入60万元完成0.54公里的防洪堤工程,投入60万元完成柳林溪山塘及渠道维修,投入资金110万元硬化组级公路、通村公路、基地公路共3.3公里,投入20万元修建了家田灌溉渠道,投入20万元安装太阳能灯70盏,投入2万元修建3座机耕桥,投入1.5万元建通组桥1座,新修10口垃圾池,竖立了村民爱护环境公约,昔日的“穷山恶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修的渠道

亮化工程为洞头村添了一份城市气息

不再做“漂流人”

整个村负担最重的要数吉家林。上有两位年迈的父母,下有三个需要抚养的小孩,他肩负着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担。打结婚起,吉家林就与爱人两地分居。爱人在家耕田种地,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吉家林则南下广州、深圳打苦工挣钱。随着家庭人口的增多,吉家林打工的工资越来越承受不起家里的开支。

今年年初,吉家林把自己想在家乡创业的想法告诉了村主任。村主任立马联系扶贫工作队和乡政府。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村两级的帮助下,为吉家林争取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拿着这5万元钱,吉家林在319国道旁办起了自己的砖厂,还雇请了2位帮手。

如今,他的砖厂已达到了700匹每天的生产量,成了附近乡村的抢手货。按保守估算,每月毛收入在3万元以上。吉家林感慨地说:“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做‘漂流人’了。”

吉家林的砖厂

还想再多活几年

洞头村最穷的就是吉家照一家。两口子都80有余,儿子患有痴呆。这些年,这一家人都是靠政策兜底和社会救助生活。那个家徒四壁、雨天还漏雨的房子,一般人是不敢居住的。

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积极筹措资金为吉家照老人翻修房子,还在他家前前后后打了水泥,确保老人雨天出行安全。此外,扶贫工作队还为老人制订了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鼓励吉家照发展养殖业。目前,吉家照老人的羊由原来的5只,发展到了今天的15只。鸡和鸭的数量也在相应的增加。

当记者问起老人有什么话要对扶贫工作队说时,他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只是轻轻地擦了擦眼角。站在一旁的老伴连忙补充说:“我们的房子不漏了,出门的路也好走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扯到了幸福生活的尾巴。”

“那您老还有什么愿望吗?”扶贫队长罗强问。

“我希望保护好身体,再多活几年。”

“一定会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您老也一定会长命百岁的!”村主任铿锵有力地回答到。

吉家照老人翻修后的家

产业扶贫全覆盖

工作队驻村以后,组织村民先后到花垣、麻阳、辰溪、安江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取经,并结合洞头村的实际,引进开发商进村种植香柚150亩、红心猕猴桃102亩。

挂果以后,红心猕猴桃每年收入将达80万元,村集体每年将有4万元的固定收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贫困户按不同比例分红。像吉家林、吉家照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人平能拿到400元的分红。

此外,工作队还出台了具体奖励措施,鼓励村民发展短期产业。目前。全村有30户百姓养鸡、鸭、鹅7千多只,羊270只,牛69头,猪53头,共发放扶贫贷款23万元。

红心猕猴桃基地

今年的猕猴桃已上架

通过扶贫工作队近两年的工作,马底驿乡洞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产业进一步壮大,民风进一步提升。扶贫工作队的努力,让这里焕然一新,脱贫即将过去,幸福正在开启。

作者:李作俊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