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周万水先生的——题记
猜想不是神话,你的猜想或接近真相,如果没有更多的实证,那么,最好保持这种猜想,虽然猜想可能永远也不会被证明,但合理的,合乎常识与逻辑的猜想是我们认知历史的一种方式。
时光悠悠,岁月漫漫。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总有一个地方,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深深地镶嵌在心灵的最深处,那便是我的家乡——关木岩。
关木岩是坐落在沅水江边的一个小小自然村,关木岩地名的由来听村里老一辈人讲,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于1678年3月23日(康熙十七年)在湖南衡州(今衡阳)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当年8月18日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病死,死前吴三桂对女婿胡国柱说他死后将他的体运回云南昆明安葬。胡国柱便与吴三桂生前的亲信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人商议,那时湖南衡州到云南昆明相距里程约1400多公里,路途遥远、道路崎岖狭窄,8月的湖南平均气温是35度左右,1678年时还没有冷藏设备技术根本无法保障将吴三桂的遗体在不腐化的情况下安全运到云南,于是谭邃寰建议用石棺将吴三桂遗体装起,石棺内可以保持恒温、可以保护吴三桂的遗体不会腐化,又有防太阳照射、防雨水侵袭等功能。于是胡国柱命亲兵上衡山之巅寻找石棺材料。亲兵们用了几天时间在衡山之巅找到石料为吴三桂打造一俱石棺专门存放吴三桂的遗体。
当时由于岳州战时吃紧,胡国柱又肩负起护送吴三桂遗体回云南的重任。为了掩人耳目,胡国柱同时精心准备了几俱一模一样的石棺用来迷惑清军,便带着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人护送吴三桂的遗体和吴三桂的财产从衡州来到沅陵辰龙关,并在辰龙关布防。康熙得到吴三桂死后的消息,便派二十万清军铁骑紧追不放,在辰龙关外展开一场殊死搏斗,无奈辰龙关无法抵抗康熙的二十万铁骑,胡国柱等人只好弃关经楠木铺、马底驿、陶板铺、五里亭向沅陵县城的望城坡方向逃亡,这支护送的队伍便陷入了重重危机之中。身后,是多达二十万的清军铁骑穷追不舍,他们如同嗅到血腥的狼群,康熙誓言要将吴三桂的遗体追回进行鞭尸,并讲要将吴三桂的骨灰撒在全国各地,以彻底断绝其残余势力的希望。而前方,各地方武装势力也纷纷拦截,他们或是为了向清军邀功,或是为了趁乱谋取自身的利益。
胡国柱深知,对手很强,一旦清军追上,他们将面临灭顶之灾。他不断地催促队伍加快行进的速度,然而沉重的石棺却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行程。士兵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但为了完成使命,他们仍咬着牙坚持着终于在傍晚到达沅陵县城望城坡上,望着滔滔不绝,滚滚而来、湍急的沅水他们陷入绝境,上云南沿途的山川险阻,陡峭的山峰也成为了他们前进的巨大障碍,后有二十万清军铁骑紧追不放。在这危急之中他没有时间犹豫,胡国柱的心始终悬着。他不知道哪一刻,清军就会突然出现在眼前。但他也从未放弃过希望,胡国柱经过深思熟虑想为了保住吴三桂的遗体不被清军抢走,便用瞒天过海、反其道而行之的办法来迷惑清军,以确保吴三桂的遗体将来能安全运到云南。
他来不及多想当即便令夏国相(吴三桂女婿)带领一路人马带着一俱石棺连夜出发走官道驿站经三塘驿、乾州、贵州前往云南。令王永康(吴三桂女婿)带领另一路人马带着一俱石棺连夜出发走水路从酉水逆水而上至乌宿、王村、经贵州往云南。胡国柱自己亲自带领亲信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人乘夜色带着吴三桂的遗体乘船从沅水而下寻找一个临时藏棺之处,计划将吴三桂的遗体暂时埋藏起来,等时机成熟后再将吴三桂的遗体运到云南去。为了躲避清军的追赶,冒灭顶的风险,乘船在夜晚的掩护下悄悄顺沅水而下。一是他们认为清军会认定他们带着吴三桂的遗体向贵州、云南方向逃匿,二是清军铁骑不懂水性、对沅水水情一无所知,自然不会盲目从水上寻找。加上晚上沅江水急滩险,清军也无可奈何。这样他们躲避了清军的追赶。清军铁骑追赶到沅陵县城望城坡时,护送吴三桂遗体的残部已不知去向,清军铁骑望着夜晚的滔滔沅水不知所措,因为清军都是关外人擅长骑马不识水性,无奈只好沿官道驿站路线追赶,后来清军所到之处所向无敌,一路攻破贵州直杀云南平定了大西南。
胡国柱等人的船只在乘夜的掩护下经玖溪滩、横石滩、庙其滩等险滩船顺水漂流而下,天刚放白,装有吴三桂遗体的船只突然向岸边冲去,稳稳停靠在岸边。胡国柱看天色已亮,无法冒然行走只好靠岸歇息,胡国柱想万事反常必有妖,既然船自然靠岸肯定有它的缘由,便上岸观看此处背有绵绵不断的山脉,中间有一大块平地,外有一百多米左右高的悬崖,像一把椅子形状、山上古树参天,森林茂密,又无人居住觉得是个藏匿吴三桂石棺的不二选地、也是最佳选地。于是便将装吴三桂遗体运到山上,他们在坪地中间挖了一个三亩的四方塘将装吴三桂遗体的石棺埋藏在塘中央,同时他们将一并带来的其它几俱装吴三桂财产的石棺都埋藏在吴三桂石棺的周边,埋藏后为了掩人耳目便伪装成鱼塘在塘里放水养鱼,鱼塘三面采用条石砌成,一面采用木材和土进行夯实。并留下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四人在此看护。鱼塘的上方住李友松、徐进二人,鱼塘下方住谭邃寰、张齐二人。从布局来看,四方鱼塘为口字,口字下方住二人为吴,鱼塘三面条石砌成为三,一面用木材和土夯实为桂,意欲为吴三桂的遗体埋藏在此,胡国柱交待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四人在此藏匿守护吴三桂的遗体等待时机成熟再将吴三桂的遗体运往云南,自己便带领剩下的人员秘密前往贵州、云南寻找吴家逃散的人员。
而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四人按照胡国柱的命令便在此一边开荒种植生存,一边日夜守护吴三桂的遗体等待胡国柱的通知。胡国柱带领残部化妆成商人秘密从酉水逆水而上至贵州,刚到贵州就得到消息,清军已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胡国柱等人立即返回到临时藏匿吴三桂遗体的地方,与李友松、谭邃寰、徐进、张齐等人会合,告诉他们清军已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的消息,吴三桂的遗体可能一时无法运往云南,要他们在这里做好长期隐藏守护的打算,可能是几年、也可能是几十年以上,等待时机。要他们不仅在此生存还要繁衍后代。要一代一代的守护到这里,同时要他们销毁一切与吴三桂及吴家军等有关的物件,并要他们一代人中只告诉长子一人关于吴三桂遗体的藏匿地点、且只能言传不得用文字记载等事项。胡国柱当时就给这个地方取名叫“棺木岩”,若干年后他们的后人觉得棺字晦气,便改名为“关木岩”至今。
关木岩是一片被青山绿水温柔相拥的神奇土地。群山连绵,像是大地母亲那无比宽阔且温柔的怀抱,又似巨人那坚不可摧的脊梁,默默守护着这片宁静祥和的家园。山峦起伏,犹如蜿蜒盘旋的巨龙,那雄伟磅礴的姿态,令人不禁为之惊叹。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季更迭中变换着迷人的色彩,仿佛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手中那变幻无穷的调色盘。春天,它们是娇羞欲滴的嫩绿,恰似初出茅庐、含苞待放的少女。夏天,它们是浓郁深沉的深绿,像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青年。秋天,它们化作灿烂耀眼的金黄,宛如阅历丰富、沉稳庄重的长者。冬天,它们披上银装素裹的盛装,恰似纯洁无瑕、超凡脱俗的仙子。
五强溪水库蓄水前,关木岩门前沅江的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而过,宛如一首婉转悠扬的动听歌谣。沅水在阳光的轻抚下,波光粼粼,如同一面面细碎而璀璨的镜子,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水底的石子和游鱼清晰可见,鱼儿们欢快地游弋着,仿佛在举行一场盛大而华丽的舞会。而那潺潺的沅水声,又似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在轻轻弹奏着优美动人的乐章。有时,沅水奔腾起来,恰似脱缰的野马,充满了一往无前的力量,又像冲锋陷阵的勇士,气势如虹。五强溪水库蓄水后,曾经“桀骜不驯”沅江变得温顺,库区蓄积出烟波浩渺平湖,滔滔不绝沅水源源不断转化为清洁电能,助推沅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木岩对面连绵青山、一山高一山,关木岩门前潮平岸阔,蓝天碧水,波光艳影,涛缓无声,关木岩小小的山村充满生了机活力。
随着乡村振兴的建设,现在家乡的田野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绚丽画卷。春天,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华贵地毯。微风拂过,那金色的海洋泛起层层如梦如幻的波浪,美得让人陶醉其中。夏天,稻田里的禾苗茁壮成长,绿浪滚滚,像一片广袤无垠的绿色海洋,承载着人们对丰收的满满希望。秋天,沉甸甸的谷穗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它们就像一个个顽皮可爱的孩子,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的丰硕成果。那饱满的谷穗,犹如一串串金色的铃铛,在风中摇曳,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远远望去,那田野又像一块巨大的五彩斑斓的拼图,绚丽夺目得让人移不开眼。
村里四处百年老屋虽然已经更新,但老宅基地依然还在,四处老屋场李家、徐家、谭家、张家,它们分别承载着四姓人繁衍生息百年沧桑岁月的深深痕迹、见证关木岩小山村百年长河辛酸苦辣的变迁,关木岩至今任然只有李、徐、谭、张四姓人居住。青瓦旧木房,木窗雕花,透露着古朴典雅的韵味。炊烟袅袅升起,那是家的温暖和深情召唤,像母亲那轻柔而又饱含深情的呼唤,让在外漂泊的游子归心似箭。那袅袅的炊烟,又似仙女舞动的长袖,轻盈飘逸,如梦如幻。邻里之间,亲切和睦,互帮互助,那份浓浓的乡情,让人感到无比温馨,仿佛是冬日里那温暖和煦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房。又像一杯香醇醉人的美酒,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更似一首优美动听的诗篇,诉说着人间的真情与美好。
在关木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让人心灵宁静如水。夜晚,繁星点点,明月高悬,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听着虫鸣蛙叫,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祥和安宁之中。那璀璨的星空,如同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闪烁着神秘莫测的光芒。那皎洁的月光,恰似一层轻柔如丝的白纱,温柔地覆盖着大地。而那此起彼伏的虫鸣蛙叫,宛如一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为宁静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热闹与欢快。偶尔吹过的微风,像一双温柔细腻的手,轻轻抚摸着脸庞,带来丝丝沁人心脾的凉意;那满天的繁星,又似无数双明亮闪烁的眼睛,注视着人间的一切。
关木岩,你是我们李、徐、谭、张四姓后辈儿女们心中永恒不变的归宿,无论是吴三桂的故事、还是村中的小鱼塘、还有不知年轮饱经风霜的枫树,无论我们走到天涯海角,你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成为我们生命中最珍贵无比的记忆。
来源:沅陵县人大常委会
作者:谭 爱 兵
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