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是农业生产的“压舱石”,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沅陵县将农机安全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体系,以系统思维统筹部署,以精准举措推进落实,全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格局。
一、高位推动,系统谋划工作布局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机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机安全工作,要求全县上下树牢底线思维,拧紧责任链条。县安委会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制定《沅陵县2025年农机安全生产整治专项方案》,明确“变型拖拉机清零”“无牌无证机械整治”等核心任务,形成“清单化管理、专班化推进”的工作机制。
在资金保障上,县委县政府明确“农村变型拖拉机报废补贴配套经费,由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核实后从县长预备费中据实拨付”,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从县农机事务中心、农业农村局、公安交警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县级农村道路安全综合整治工作专班,实行“每周进度通报、每月复盘总结”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二、靶向施策,创新推进专项整治
精准摸排底数,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由县农机事务中心牵头,联合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网格员,对全县在册变型拖拉机开展“地毯式”核查。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逐车核验等方式,精准掌握73台在册变型拖拉机和8台不合格变型拖拉机的分布区域、使用状态、年检情况等信息,建立“一机一档一责任人”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
聚焦变型拖拉机清零,争取财政支持,实施全链条精准管控。针对存量变型拖拉机,严格落实“季度分解任务、乡镇压实责任”机制,按照“应报尽报、应销尽销”原则,逐台跟踪报废进度。半年度,沅陵县变型拖拉机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半年度考核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全县73台在册变型拖拉机已注销61台,8台不合格变型拖拉机启动报废程序,其中3台已完成报废。
开展无牌无证农业机械专项整治行动。集中力量推进无牌无证农业机械整治,通过发布通告、上门宣传等方式,引导农机户主动申报报废处置,统一组织回收拆解,确保安全隐患“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对237台无牌无证农业机械采取报废处理等手段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强大震慑。建立“农机+交警”联合执法机制,在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重点路段进行检查,严厉查处变型拖拉机无牌无证、违法载人、逾期未检等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累计开展联合执法12次,查处违规行为21起,其中注销报废车辆2台。通过“处罚一例、教育一片”的方式,倒逼农机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三、服务赋能,筑牢安全根基
送检下乡便民服务,提升工作效能。推行“送检下乡”便民服务,组织农机监理站工作人员深入21个乡镇,目前,已为官庄镇、筲箕湾镇、七甲坪镇、荔溪乡等乡镇253台农机提供上门检验,实现“农户不出村、年检零跑路”,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多元宣传培训,强化安全意识。开展“农机安全知识大讲堂”活动,邀请专家举办2场专题培训会,覆盖农机手150余人次,发放《安全操作手册》450份,系统讲解变型拖拉机安全操作规范、紧急事故处置等知识。通过乡村广播、微信群等渠道,推送天气预警、农机安全作业提示等信息12条,营造关注农机安全的良好氛围。
开设“田间实操课堂”,提升操作技能。针对部分农机手实操能力不足问题,县农机事务中心计划分批次开展“田间实操课堂”,邀请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演示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机具的规范操作流程,结合事故案例进行警示教育,确保农机手“会操作、能应急、知避险”。
四、成效初显,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通过全链条整治、全周期监管,全县农机安全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变型拖拉机存量清零任务有序推进,无牌无证农机动态清零机制基本建立。目前,驾驶人员持证作业实现全覆盖,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稳向好。
当前正值“三夏”大忙时节,全县组织排查农机具490台次,整改隐患3处,为夏收夏种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开工第一课”警示教育,200余名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及操作手签订安全承诺书,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
沅陵县以“平安农机”创建为抓手,持续完善“隐患排查—整治闭环—长效监管”工作链条,推动农机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未来将重点督导变型拖拉机存量较多的乡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存量整治,加快清零进程,确保按期清零。同时依托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持续严厉打击变型拖拉机违法行为,指导农业农村部门主动配合公安交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大安全宣传、隐患排查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变型拖拉机清零任务。
一审:余 波
二审:唐圣利
三审:刘纯意
来源:沅陵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罗宏祥 田文博
编辑: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