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家笔下的怀化,是自然与文化交织的交响。沅水奔流,青山绵延,古驿道回响着岁月足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高速列车驶向未来。本文以诗意笔触勾勒其山水灵韵与人文厚重,邀您共赏这座城市的过往与远方。
怀化,我眼中的自然与文化交响
周万水
在中国西南边陲,时光悄然编织着一幅绮丽长卷,那片被山水浸润、被岁月雕琢的土地便是怀化。
沅水,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穿过怀化的腹地,雪峰山与武陵山巍峨耸立,似两道坚实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五溪的褶皱里,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秘境和厚重的人文精神。
百濮先民的筚路蓝缕,苗侗祖先的艰难迁徙,楚风南渐,历史在这里彼此相认。屈子《楚辞》里流淌的亘古岑寂,王昌龄笔下凝结着“明月何曾是两乡”的羁旅愁思。“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王阳明在这里始倡“心学”;沈从文在《边城》的渡船里,叙述着湘西人的精神原乡。
京昆古驿道上,青石板上的辙印,仍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喧嚣。袁隆平的那一粒蕴含无限生机的种子,已深深植根于广袤的沃土……
在那幅水墨画卷中磅礴与秀丽里,在那片人文璀璨的星空下,在那列时代列车的风驰电掣中,你眼里的怀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模样?
怀化,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
怀化是一条河,一条生生不息的河。
从云贵高原的崇山峻岭间,沅水带着温柔和野性奔涌而来,她是怀化的血脉,是怀化的母亲河,是怀化版图上灵动的生命曲线。她以温润的怀抱滋养着土地,让河流两岸稻浪翻涌,让苗寨侗乡吊脚楼枕着涛声生长,让吊脚楼浣衣人用木槌把岁月的悠长锤响。
沅江,在怀化境内长446公里,流域覆盖面积达8916平方公里,滋养着近500万五溪儿女。她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是怀化自然生态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志。
择水而居,因水而生。沅水孕育着中国南方最早的古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五溪的先民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着。这里是炎帝部落的故乡,距今8000年左右高庙文化遗址见证五溪文明的古老。精美的白陶、神秘的太阳(八角星)、神鸟、獠牙兽面等图像,不仅是高庙文化对外传播的标识性符号,也是中国南方史前文明形成的精神文化基石。那只在沅水边起飞的凤鸟,驮载着南方的温润飞往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成为中华历史重要的精神图腾。千百年来被视为“蛮夷之地”的五溪,原本就是自带流量的生存福地。
通衢天成,因水而盛。枕五溪而临沅水,怀化,千年光阴留淌成一轴南方的《清明上河图》。依水而居的先民,以竹筏作舟,把铜矿、桐油、茶叶、朱砂载向四方。沅水码头皆为“担不完的洪江”,水边街市都是“填不满的常德”。“海上丝绸之路”繁盛天下,拥有“黄金水道”的怀化,帆影如云,码头密布,商旅不绝,货通天下。商船云集处,吊脚楼鳞次栉比,号子声与桨橹声相和,青石板路上马蹄叩响千年商道,商帮会馆的飞檐翘角间,沉淀着湘商“义利并重”的传统。滔滔江水裹挟着码头兴衰、商贾传奇,将怀化的历史,都酿成了一壶韵味悠长的沅水茶韵。
自屈原泛舟,行吟沅水,怀化就一直缠绵在瑰丽的楚辞里,躁动在端午激越的龙舟鼓点里,“沅水通波接武冈”,自王昌龄谪贬,五溪大地就一直清澈在王昌龄的玉壶冰心中,被一轮明月朗照。当然,穿梭于这条河流的,还有沈从文的那条船,还有千百年里往来不绝的迁客骚人,他们与商旅、光阴、传说、诗章,还有水边的岸芷汀兰,一起搭建一个人文厚重的怀化。
五溪归流,让我们感谢这条伟大的河流。
怀化,是一脉绵延的青山
“三千里水路,五万峰青山”,是怀化的标配。
怀化地处中国地形第二台阶向第三台阶过渡的边缘地带,雪峰山与武陵山如两条巨龙,盘踞在五溪大地。层峦叠嶂间,风光绮丽,不仅勾勒出怀化奇绝的山水画卷,更孕育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繁荣的商旅脉络。两山巍峨,是天然的屏障,曾让怀化在岁月长河中自成一隅,古老的巫傩文化、神秘的盘瓠传说在山间河谷里悄然生长,吊脚楼依山傍水而立,苗侗等民族的歌谣在云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世代传唱,沉淀出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情。
美国地理学家苏珊·汉森指出:“地理环境不仅塑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影响了人类社会。”沅水、雪峰、武陵,两山一水的独特地理环境是造就怀化人文历史的重要背景。
古代五溪地区被武陵、雪峰两大山系环绕,形成了相对独立自然区域。而沅水及其五大支流贯穿其中,又将这相对封闭之地紧密串联。绵延的青山不仅是自然的屏障,同时也成为文化的桥梁。两山一水的地理环境,为不同民族迁徙和交流的提供了十分丰富的通道,形成了今天怀化31个民族和谐共存的现状,共同塑造了这片区域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
在历史演进中,怀化古属荆州,春秋属楚,战国属楚之黔中郡,汉属武陵郡,白濮世居,苗家迁徙,楚风南渐,马援征西。雪峰、武陵两山始终是沉默的见证者。见证兵燹与迁徙,见证繁盛与衰亡,也见证不屈与坚韧。雪峰山深处的洪江市洗马乡至今还流传着易氏先民从泾河流域迁入,模仿被误斩的泾河龙王,通过扎“断颈龙”来祈求风调雨顺的传说,并成为流传五溪大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这一文化现象也是五溪文化多元性的体现,它既保存着本土文化的原生火种,又为外来文化的融入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
山是阻隔,也是纽带。在山间蜿蜒的古道,五溪先辈们用脚步丈量出来生命的旅程。马帮的铃声打破幽林的寂静,挑夫的汗水浸润着山间的青石,武陵的隘口,雪峰的溪涧,都成了商队往来的要道,也逐渐形成了古商城的繁华。明清时期,这里商船云集、会馆林立,两山的险峻反而成了商贾们躲避匪患的天然堡垒,也让怀化在湘黔川鄂的商贸版图上占据重要一席。
当年,林则徐行经五溪,留下“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赞叹,诚不欺人。
怀化:是一条古老的驿道
足迹所到之处就是世界,怀化也不例外。
枕五溪而襟楚黔,揽群峦而通四极。这座曾经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走到现在,其实一直都在路上。怀化的历史文化无不与路相关。
从古至今,怀化都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谓。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沅水及支流,可连接长江抵达楚国核心区域,也可溯江至吴越地区,或通过汉水入中原,溯沅水及其支流渠水,可逾镡成(今靖州)通往岭南地区;溯沅水及其支流酉水、㵲水,可至巴、蜀、滇及夜郎等地。历史上的“庄蹻入滇”及“司马错浮舟伐楚黔中”等重大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一区域。大量事实表明,历史上五溪地区交通绝对配得上“发达”二字。直到今天,怀化地区连接各地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大多还是遵循古代的交通走向。
京昆古驿道,是一条元大都(北京)至昆明,连接中原与西南边陲的重要古代交通干线。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是古代中国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怀化,曾是古代京昆古驿道的重要节点。京昆古驿道在怀化市境内自沅陵境内的界亭驿到新晃境内的晃州驿,全程约580里。共有界亭驿、马底驿、辰阳驿、船溪驿、山塘驿、怀化驿、罗旧驿、沅水驿、便水驿、晃州驿等驿站。
自岁月深处走来,怀化的山水无不皆镌刻着驿路铿锵的马铃音。滇黔古道,似纵横的脉络,承载着西南的马帮、故事、烟火和方言俚语。跨过湍急溪流,翻过崇山峻岭,无数人在青石铺就的路上留下遥远的足音。无数商旅负箧曳屣,在跋涉间踏出通衢;戍卒持戈披甲,在晨钟暮鼓里守护驿站。驿站的灯火,照亮过文人墨客的羁旅愁思,也温暖过往来行者的漂泊灵魂。
在这条路上,谪贬龙场的王阳明写下了“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的慨叹。在这条路上,那位写下过“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在孤寂的马底驿,生出了“五更鼓角催行急,一枕乡思梦未残”的愁绪。在这条路上,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在这条路上,西南联大“湘滇黔步行团”的师生,历时68天,徒步3200公里,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文军长征”。
驿路霜寒催客步,五更鼓角戴月行。有些远去的背影注定永恒,如五溪的山水。
高铁似琴弦,在群山间山奏出欢快的旋律,远方与故乡的距离化作窗边掠过的风景;高速公路如蛟龙腾跃,串联起苗寨侗乡的炊烟与虹霓。纵横交错的路网,既是时代奔涌的脉搏,也是这座城市永不停歇的诗与远方。
怀化:是一粒改变世界的种子
有一个梦想叫“禾下乘凉”,梦里南方的禾稻长得树一样高。
那个做梦的人叫袁隆平。他走了,他的梦却激励着无数的后来者。怀化,因一粒种子走向世界。
作为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怀化稻作农业的发展历程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也见证了怀化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考古发现,怀化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开始种植水稻,这一发现将中国稻作农业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在怀化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经碳十四测年,距今已有7400多年的历史。那些已经碳化的稻谷粒让远古的时间复苏,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类稻作农业起源的神秘大门。高庙先民,在五溪大地上拉开了农耕文明的帷幕。先民们将一粒稻谷深埋于泥土之下,在火光与陶器的纹路里,隐藏了人类的一个秘密。他们或许未曾想到,那一粒种子,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如同在蒙昧中点亮了一盏刺破黑夜的明灯。
数千年后,高庙的田野禾苗青青,阳光下,青年袁隆平与远古播种者的剪影重叠,让沉睡的基因苏醒成金色的谷粒。一粒种子承载着文明的密码,以生命的倔强跨越时空,最终用沉甸甸的稻穗,书写着人类与土地永恒的约定。
在高庙文化遗址隔江相望的安江农校,袁隆平开启了长达37年的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他以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五溪大地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特殊的环境,为袁隆平的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杂交水稻的诞生提供了无限可能。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实现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伟大壮举,1996年,在成功突破“两系法”后,袁隆平开始了“超级杂交稻”研究,亩产量达700公斤。2006年,联合国停止对华粮食援助,中国26年粮食受捐助历史结束,“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终于实现。
饥饿的阴影驱散成历史的尘埃,丰收的歌谣从此响彻人间。“禾下乘凉”或不再是梦。
从此,因一个人,世界记住了怀化。
怀化:是一列驶向世界的高速列车
从第一缕晨光初露那一天,她一直都在路上。自山向海,行以致远。
今天的怀化地处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建设国际陆港城市、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航标,正有效引领区域资源,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运转,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使怀化成为连接东南亚与欧洲的重要物流枢纽。
龙腾五溪,凤起高庙,秦时明月,汉时风烟。五溪山水秀丽依然,从古驿道上的披星戴月,到新时代的铿锵前行,穿过历史的深邃,怀化是一列从莽莽武陵、雪峰深处驶出的高速列车,在时代的轨道上飞速前行。车厢里满载着沉甸甸的记忆:长河的帆影、码头的风雨、驿途的孤旅、边寨的烽火,还有五溪先民世代的渴望。
国际陆港,正是推动这钢铁巨龙强劲澎湃的车轮与心脏。作为湖南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城市和东盟货运集结中心,没有海的怀化通过“陆港”,向西南出海,紧密连接北部湾港、广州港、磨憨口岸至东盟各国,走向了广阔世界。“中老班列”的启动,铁海联运的航路,是列车坚定延伸的脉络,将大山的绿意与深海的蔚蓝紧紧相连。
是枢纽,更是起点。怀化紧抓RCEP实施机遇,立下“五城四新”发展战略,推动“港产城旅”齐头并进,打造“福地怀化”熠熠生辉。这辆时代的列车,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双轨上稳健前行:生态康养与现代农业在此交融共生;工业的乐章在绿色园区里奏响强音,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怀化,正以绿色通道与数字化钥匙,为世界敞开一扇效率与机遇之门,“一港一园一中心”的宏伟蓝图在此加速落地,临港产业如同一节节挂载的车厢,装满了其“商通天下”的美好愿景。
汽笛长鸣,覆盖了群山的寂静。它宣告今天的怀化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突围,更是精神的远航与战略的执着定位。山水之间,轨道正沿着宏伟蓝图坚定地向地平线外延申,每一次铿锵的撞击,都在回应星辰大海的邀约。
山水的筋骨,能托起历史的重量;古今的撞击,在时代的轨道上回荡。怀化,这列被五溪精魂铸就、被国家战略赋能、被开放雄心驱动的高速列车,注定要在时代的无垠轨道上,开始她通向世界舞台的壮丽行程。山河的脉动、土地的馈赠、车轮的铿锵,便是旅途中最深沉、最恒久的乐章。
我看见一条河,滋养着万物的生生不息;看见一座山,沉淀着岁月的厚重与守护;看见一条道路,蜿蜒着历史的幽深和时间的畅想;看见一粒种子,深藏着改变世界的自信和力量,看见一列飞速前行的列车,承载着开放的雄心与未来的方向。
怀化,我眼中一曲自然与人文的交响,清新而激昂。
来源:沅陵文艺
编辑:唐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