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融媒讯 晨雾未散,青峦深处,一条彩虹路蜿蜒其间,串联起道路两旁黛瓦白墙和潺潺碧水。路这头,微风轻拂田间的稻苗沙沙作响,路那头,九校学生郎朗书声划破朝霞,猎猎飞扬。
远行不必蹚泥,山货尽可出山。层叠的茶山、新修的道路和勃勃生机的菜园在霞光中织锦,乘着“春风”,踏上“彩虹路”,这不是天赐的机缘,是驻村工作队同乡亲们一镐一锹刨出来的新路。
曾经,长界村是沅陵县马底驿乡的“后进村”——资源匮乏、产业薄弱,2020年村集体收入仅2.8万元,人均年收入7300元。
现在,这片土地正破茧成蝶,书写着从“贫困山村”到“活力新乡”的华丽蝶变。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扎根乡土、倾情奉献的动人篇章。
强党建 实乡村治理根基
“给钱给物,不如建强支部!”这是驻村工作队初到长界村的坚定信念。自2023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驻村工作队驻村伊始就将党建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工作队以党建为“红色引擎”,重塑村庄发展筋骨。
规范“三会一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
“工作队来了,党建更活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跑,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有了主心骨!”长界村党支部书记书舒生辉感慨道。
“王队长,现在村里还有部分房屋是木房子,并且一些电线都老化了,怕到时候引起火灾哦。”驻村工作队听到村民反映的实际问题后,立马行动,为全村55栋木房子进行线路改造,切实杜绝用电安全隐患。
每个季度,长界村都会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公开村里项目和财务收入实际情况,听取村民意见,为村民办实事。2024年征集意见建议42件,解决问题42件,开展微服务87次。
“我们思考过,驻村工作终有结束的一天,那时村里该如何发展?”工作队队长王伟语重心长地说,要通过不断锤炼村“两委”班子,打造出一支永不撤离的“工作队”,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兴产业 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没有产业,振兴就是空话!”面对长界村“山多地少”实际情况,如何发展产业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驻村工作队利用自身金融属性,因地制宜,遵循“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发展思路,打出“特色种养+深加工”组合拳,让长界村沉睡的资源变成“真金白银。”
“驻村之后,我们利用自身的金融属性来为产业发展赋能,一方面是对接县工商银行在村里开展金融普惠政策宣传,另一方面是为有需求的村民提供金融支持,助推水稻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王伟介绍,目前已经为11户村民融资数十万元,助力发展产业。
黄柏生“金”:200亩黄柏林年产值超150万元,曾经的荒坡变身“绿色银行”;
茶山焕新:320亩老茶园重获生机,订单式合作为村集体每年带来30万元收入;
庭院经济:家家户户种果树、养家禽,“小庭院”撬动“大经济”;
产业链升级:建加工厂、拓销售渠道,大米、菜籽油等各类农副产品,2024年消费帮扶销售总额达153.8万元。
……
村民张庚英说:“以前光守着几亩薄田种粮食,也就够糊口。现在跟着工作队种黄柏,采茶叶,一年能多收入七八千块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喽!”
从种植养殖蓬勃兴起,到农产品加工销售风生水起,从茶山焕新盘活,到庭院经济活力迸发,每一步都浸透着心血与汗水,也让村民的钱袋子日益鼓胀。
优基建 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根基,为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工作队争资金、跑项目,全面推进长界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提质。
要致富,先修路!修建加固多处堡坎、整修进入八仕溪6公里主路、修建1.6公里防火消防通道,保障村民出行安全;投资416.47万元用于加固维修水库、投资20万元新修机耕道一条,排水、灌溉沟渠一条。
如今,这些硬化路直通田间,不仅方便了村民们运输农产品,也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灌溉渠的修建,让农田能够及时“喝饱水”,有效保障了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了粮食产量。
通讯方面,新建的通讯塔和迁移的通信基站,实现了长界村网络信息全覆盖。村民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界的信息,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有时还能将自家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出去,真正实现了与外界的互联互通。
同时实施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系列工程,11座垃圾收集点和污水治理系统的落地,让村庄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修建水塔、挖水井,彻底解决长界村百姓生活用水问题。曾经“脏乱差”的长界村,如今变得“绿净美”。
村民舒宗会高兴地说:“以前我们这里都是泥巴路,垃圾遍地丢,工作队来了以后,路也修好了,垃圾也有专人收了,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了。”
富文化 滋养乡村文明之魂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工作队以文化为纽带,让长界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腰鼓、打点子、广场舞,一片欢声笑语中,长界村“凝心聚力,振兴长界”龙年贺新春联欢会拉开帷幕。
这场以村民登台当“主角”的演出,来自长界村最朴实、最亲切、最真情的情感流露,充满了家乡热土的文化气息,传递着幸福更凝聚起乡情,展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人才兴,则乡村旺。为了培育乡村振兴行家里手,工作队联合马底驿乡政府组织村支两委干部、村民代表60余人次,先后前往多个实地观摩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并通过举办农技培训,邀请专家为村民传授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帮助村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在教育方面,工作队聚焦教育扶智。他们为长界九校捐赠电脑和500余册图书,建设多媒体教室,让山里娃能够通过网络“看见世界”,拓宽视野。同时,设立教育奖学金,对优秀学子和辛勤教师进行表彰,激励更多的孩子努力学习,让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在长界村不断续写。还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爱环境讲卫生活动,每周在村里开展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宣传活动。
九校老师刘安莉感慨地说:“工作队为我们学校捐赠多媒体设备之后,我们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上名师课堂,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村民”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让孝老爱亲、勤劳致富的良好风尚在村里蔚然成风。村民们以先进为榜样,积极向上,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
从“输血”到“造血”,从“脱贫”到“振兴”,村里的彩虹路不仅是脚下的坦途,更是工行驻村工作队用脚步丈量的民情,用汗水浇灌的希望。
工作队带来的不只是资金和技术,更是一股穿越关山的春风,它吹散了困顿,唤醒了生机,让这片土地有了内生动力。
一审:胡凤姣
二审:唐圣利
三审:张环
来源:沅陵融媒
作者:苏文丽 冯奎
编辑:唐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