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今“秋”之别称

作者:袁文良 编辑:redcloud 2013-09-27 08:52:0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我国民间,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属于“秋天”,而人们对“秋天”的称呼则多种多样。

  古时,人们以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唐代大诗人王勃所写的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又因九月为秋天最后一个月,故秋天也有“九秋”之说。晋代诗人张协在《七命》诗中记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飚。”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在其《善哉行》中也记载:“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唐朝大诗人杜甫在以《月》为题的诗中则表述:“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世间万物都看成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木主管东方和春季,火主管南方与夏季,金主管西方与秋季,水主管北方与冬季,土主管中央,并扶助木、火、金、水,因而又将秋天称为“金秋”、“金天”。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所著在《酬刘柴桑》中叙述到:“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又是一年金秋时。”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中,叙说“金秋方肃杀,白露始专征”。清代魏源的《华山诗》中则可见“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的表述。在唐代诗人王维的《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诗中,可以找见将秋天称为“金天”的记载:“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

  另按古代五行之说,因秋属金,而金显白色,故秋天又有“白藏”、“金素”、“素秋”之称。对此,《尔雅·释天》中解释说:“秋为白藏,冬为玄英。”南朝谢灵运在《永明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述说:“术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李善后来对此进行解注:“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汉代刘桢所著的《鲁都赋》中有“素秋”记载:“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兴》诗中也写道:“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清商怨》词中则有“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之句。在“五音”中,金又属“商”之音阶,故秋天还有 “素商”、“商秋”之说。在元朝马祖常的《秋夜》一诗中可见将秋天作“素商”的称谓:“素商凄清扬威风,草根之秋有鸣蛩。” 宋代柳永的《竹马子》一词中,则有“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的表述。晋代潘尼《安石榴赋》中有“商秋授气,收毕敛实”之句,从中可见秋天为“商秋”之称。而据《隋书?天文志》中载述:“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在此,“西陆”也有了秋天的意思,故而人们亦以“西陆”代称秋天。初唐四杰的骆宾王《在狱咏蝉》诗中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秋季到来,秋风劲吹,草枯叶落,故古人又称秋天为“劲秋”。又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物丰而呈安泰吉祥,故也称“泰秋”。晋西文学家陆机的《文赋》中有句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管子·出国轧》有将秋季天称作“泰秋”的记载:“泰秋,民令之所止,令之所发。”同时,因秋季天高气爽,故还有“爽节”之称。南朝齐诗人谢目兆《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之一》中就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的句子。有时“爽节”代指重阳节,如唐德宗李适《重阳日中外同欢》一诗中有句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

  此外,秋天还有“清秋”、“高秋”、“霜天”等称谓。这是因为秋天有洁白清冷的秋霜、天高云淡的秋空。对农历七月,人们还称之为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等等,对农历八月称为正秋、中秋、桂秋等等,对农历九月则称为晚秋、凉秋、幕秋等等。

作者:袁文良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