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由于地域宽广,沅江和酉水穿境而过,过去是南来北往东奔西走的人必歇脚的繁华地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有都市血统的大码头文化,这种码头文化顺着沅陵的911 条溪水渗透到每座山和每根树以及每粒稻谷里,使得沅陵25 个民族文化趋于精彩的大同。所以,沅陵民歌不仅丰富,而且智慧精美,因为有着不同民族的基因“混血”而成;沅陵民歌虽然民族特色不明显,但音韵大气,旋律优美动听,味道十足。其味道在哪里呢?精彩之处归纳起来有四点:
第一点:
晓得雅致送郎送到秧田边,
扯把秧秧儿给郎看。
要学秧秧儿结五谷,
莫学稗子讨人嫌。
这是首在大山里回荡的山歌,曲调优美大气,歌词含蓄,不直接说出心中要表达的意思,而是把千言万语用行动(送郎君)和贴切的比喻委婉说出,不是硬邦邦地嘱咐爱人要做好人不要做坏人,体现不出丝毫情感,更谈不上雅致。下面这首山歌词也很文雅别致:
月亮无灯它也亮,
井水无风它也凉。
妹妹生得实在好,
头上无花自然香。
第二点:懂得悬念
《十摸》《十借》,这是沅陵远近闻名的两首小调歌曲。在民间各种场合演唱《十摸》时只唱九摸,最后那一摸制造悬念,横竖不唱。歌曲唱词是从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一路往下摸,每一摸都有个趣味盎然的比喻,如把姐姐的头发比作软软的青丝线,耳朵比作大蒲扇,鼻子比作泥鳅眼,这样引起听者有听下去的强烈愿望,那口味调得,哪怕你愿意多喝几杯也枉然。《十借》也是一样,是问姐姐借十样身上的东西,从头发开始往下借。这是男女对唱形式的小调歌曲,男借女答。
男:三借大姐娥眉月,四借大姐火闪光。
女:天上才有娥眉月,云中才有火闪光。
男:眉毛就是娥眉月,眼睛就是火闪光。
…………
男:五借大姐糖包饼,六借大姐饼包糖。
女:糖铺才有糖包饼,饼铺才有饼包糖。
男:嘴巴就是糖包饼,舌头就是饼包糖。
这样往下唱,都想知道最后是怎么唱的哦!演唱者不像唱《十摸》那样,关键地方戛然而止。《十借》唱完了,没让听众失望,但把关键的那个名词用代词替换了。最后一借是借救命王,女的答药铺才有救命王,男的说“那个”就是救命王。
第三点:粗而不俗
民歌中大部分是情歌,沅陵和其它地方一样也是用歌声倾述爱慕之情,有的很直接,有的很委婉。直接表达的较粗放,但都不俗气,是一种性格呈现。
妹妹门前一树桃,
又好看来又好瞧。
口水流到裤子里,
抱着桃树摇三摇。
…………
哥哥门前一树桃,
又好看来又好瞧。
去年偷桃来这里,
今天偷人不偷桃。
这个对唱,男的显得斯文,女的比较胆大,男的听了并不觉得女的轻佻,心里美美的,醉意油然而生。
第四点:酒桌吼髦
民歌中的号子传唱到今天,最方便展示的平台就是酒桌上了。号子有个特点,大家的参与性极高。只要一个人领唱,任何人都可和声,而且个个激动得不得了,声嘶力竭地狂吼,还生怕自己声音小。沅陵的《摇橹号子》是经常被演唱的,这个号子也叫《船工号子》《沅水号子》和《酉水号子》。这个号子原本是在沅水、酉水两条河上行船放排时唱的。歇脚的船工们在晚上酒后不开展其它夜生活动时,就不厌其烦地唱起白天在水上劳作的号子,因为此刻感觉完全不同,身心彻底放松,体验的是一种痛痛快快的乐趣。于是就将平水时唱的“慢摇橹”和在过滩时唱的“快摇橹”连在一起演唱,就形成现在这个很符合现代歌曲结构的号子歌,有呈示段落和高潮段落,所以越唱越来劲,越唱越有味,爽不到极致不罢休!
在今天,酒桌吼髦已经成为一道民俗风景,不知醉倒多少他乡的客人,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代歌王,为沅陵的文化旅游事业推波助澜作出了贡献。
总之,沅陵民歌充满了智慧,记载着历史进程的足迹,定格着情感心路历程。沅陵民歌是沅陵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历史凭证, 也是民族团结得以延续,并满怀自信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智慧与力量之源泉。
刊载于2016年12月25日怀化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