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士兵兄弟(系列短篇小说)

来源:沅陵新闻网 作者:瞿云 编辑:redcloud 2018-05-16 10:06:49
时刻新闻
—分享—

基层士兵兄弟(来源网络)

  前言:十几年军旅,说短不短,说长真是有点长,一晃就是三十出头的人了。这么长的旅途,当然有许多记忆犹新的风景,何况我是个血性十足、且念旧的人,用战友的话说:看兵比较“毒”,看事容不得一粒“沙子”,爱活在完美的回忆中!其实他们只说对一半,我也是情感类型,什么义气、感情、潮流了,也能左右自己。

  十八、九岁到三十来岁,这十几年应该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年华,我把它都交给了部队。这期间,总有一茬又一茬的人与我共同走过春秋冬夏,且同悲同喜,同歌同舞,他们就是我的士兵兄弟——这个部队基层最普通的群体!他们的普通让人感动,他们的普通让人落泪,他们的普通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能穿透一切虚伪、邪恶!
《我的士兵兄弟》这本我酝酿许久的短篇小说集,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共和国最普通、最伟岸的士兵兄弟中,用十指去触摸他们的身体,用心灵去聆听他们的呼吸吧!

我的士兵兄弟(1):“我与‘雷锋’是一家”  

  雷锋,一位响彻云霄、几代人崇敬的英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怨无悔为人民做奉献的精神品质,成为每名军人膜拜的对象。我身边有这样一位战友,他来自雷锋第二故乡——辽宁省抚顺市,从小在浓郁的雷锋气息中读书、成长,更巧合的是他也姓“雷”,只不过单字“阳”,正因为他来自雷锋第二故乡,且用他的话说“五百年前和雷锋是一家”,所以我们都对他另眼相看。这不,他也带着新时期学雷锋的新气息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且逐渐成为连队士兵中的“主角”。

  先不说他第二年就当上了基层“八大员”之一的军械员,就说说他是怎么学雷锋的。

  那年冬天,天出奇的寒冷,东北的雪是一场接着一场地下。在我记忆中,第五场雪刚飘落,老兵退伍的日子就越来越近了。

  那天刚吃完早饭,就接到通信员通知,全连于8时30分召开党员大会。8时25分,全连在位的二十余名党员就到齐了。会议在指导员的主持下有序展开。指导员宣布今天的议题是讨论发展预备党员。嗨,这是个新话题,往年这个时节入党早就研究完了,今年怎么还有一批?正当我们不解的时候,指导员作了说明:“今年连队被师评为先进,上级党委特意多给连队一个入党指标。”正当大家高兴之时,又听指导员说:“现在只有一个指标,而军械员雷阳和一班副班长张立志两人都是预选对象,表现都优秀,支委会决定把这两人提交到党员大会讨论。”指导员话音一落,会议室顿时鸦雀无声。大伙心里明镜似的,雷阳是连队军械员,骨干中的骨干;张立志一班副班长,排头班的班副,这两人又是同年兵,表现非常优秀,选谁、不选谁真难!

  会议按正常程序走。雷、张二人读完申请书,回避了。

  虽然不好拿主意,但党员们还是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一阵话下来,竟然都同意雷、张二人入党。指导员把话唠开了:“指标只有一个,各位党员还是优中选优吧!”说完这话,指导员马上后悔了,因为他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他俩压根就分不出个第一、第二,从各方面来讲都是并列第一。但会议不能这样拖着,得有个决议呀!实在没辙了,指导员宣布举手表决。同意雷入党的请举手,二十余双手齐刷刷举了起来;同意张入党的请举手,还是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反对的竟一人都没有。真是为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找他们单个谈话!

  第一个进来的是张。指导员把情况给他说了一遍,问他有什么想法。张说:“我就是想入个党,当兵几年,骨干岗位锻造了我,我对党的理论知识很熟悉,我的入党动机很单纯,就是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党员…………”大伙很为难,这么好的一个战士,不给他入给谁入?

  雷第二个进来。指导员还是把情况给他说了一遍,征求他的个人意愿。雷说:“入党是我的人生价值追求,党教导了我,培育了我,我对党无比信仰,加入这个神圣组织是我从小的愿望…………但是,我还在部队继续服役,而张就要退伍回家了。他家在湖北农村,他曾经跟我说过,他的家乡很贫困,他想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带领乡亲致富奔小康,他要让父老乡亲都感受到党的伟大、沐浴党的恩泽和阳光…………相比之下,他入党后比我现在做的事更有意义,我想肯求各位党员,我们让他带着党员的荣誉、责任退伍归乡吧…………”话音落完,大伙沉默了十来秒,接着指导员起立带头鼓起了掌,再接着连队会议室传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张带着中共预备党员的荣誉、责任退伍了。走的时候张硬是把一盒软玉溪塞到了雷的手里,雷把一枚鲜红的党徽别在了张的胸前。雷后来对我道出了真话,他说:“我来自雷锋的第二故乡,我姓雷,我和雷锋是一家,咱不能降低老雷家的觉悟…………”

   第二年春天,雷第一批入了党,胸前也别上了红灿灿的党徽!

(文 /瞿云)


我的士兵兄弟(2):“汽车神医”活跃在这里  

  古有华佗、扁鹊医术高超救死扶伤之佳话,今天在我们单位有位“医术”精湛,“看、听、闻、切”之绝活享誉军内外的士兵兄弟。可他并非是治病救人的“医术”,而是专门给汽车看病的“维修技能”。

  说起这位兄弟,他可是貌出众、技惊人。一米八六的个头,出众吧;维修各类军用、民用车辆两千余台次,惊人吧!他先后保障过十余次总部、军区、集团军和师组织的军事演习、实战化训练;先后被上级评为“技术尖子”、“四会教练员”、“技术能手”;且因为维修保障能力出众,完成任务出色,立过三等功,被军以上通报表彰;当然,最重要的是他培养人才硕果累累,为推动单位技术力量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肩上扛着两道粗拐、配上两支钢枪的四级军士长——刘家斌!

  这位1996年从吉林辽源入伍的汉子,从小就是个“汽车迷”。他从学生时代起就酷爱收集世界各种名车图片,了解配置、价格、性能;入伍拿上工资后,他自费购买《汽车杂志》等汽车书籍,苦研轮式车辆维修保养技能,特别是分配到汽车修理岗位后,维修保养军用车辆成了他的工作最爱。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对汽车的特殊感情,成就了他一身精湛的技能,助他走好了成功的军旅。

  2004年10月,某军区在科尔沁草原组织了一次大型红蓝对抗军事演习。此次演习中,老刘带领六人组,担负红军首长指挥机构机动途中的全程维修保障重任。由营区到演习地域,途中1000余里,机动轮式装备100余台,当时,时进冬季,东北气温骤降至零度以下,各种险情随时可能发生。当车队行驶到某高速247公里路段时,一位副军级首长的指挥车突现故障,靠右停驶。因为演习有规定,凡指挥人员不能按时到达相关地域,是要重重扣分的。在这危急关头,老刘带领第一小组2名成员,火速赶到现场。他在5分钟内找到了症结,2分钟拆卸,5分钟排除故障,3分钟调整、装配。不多不少,刚好15分钟,一款高级越野车不常见的故障被彻底排除,车上的两位少将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紧接着,高速路口出口处1公里左右,一辆EQ2102型工程车抛锚,直接影响后续车辆前进。又是老刘,及时赶赴现场,三下五除二解决了问题,车辆恢复了正常。这两次惊心动魄的高速路故障排除,为整个红军机动途中能畅通行驶,并按时到达指定地域赢得了宝贵时间。演习总结时,其中一位少将点名表扬了他,并称赞他为“汽车神医”。随之老刘所在单位领导要给他请功,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自己是老兵了,要发扬风格,把这功记给他的组员吧!就这样,这个三等功记在了他的组员头上…………

  2007年临老兵退伍前夕,老刘接到了妻子电话,妻子要求他转业回地方,以便照顾年迈多病的老人和上小学的孩子,而且已帮其联系好一家修配厂,月薪4000,年底还有奖金。在这次艰难的选择面前,他经过思虑后,毅然选择了放弃“小家”,继续留队。他感到连队这几年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后续力量不足,作为连队“四会教练员”,他知道自新大纲实施后,年轻的技术人才还没有真正培养起来,挑得起大梁的没几个,连队还需要他继续多培养几批中坚力量。对此,妻子和他产生了分歧,还闹了家庭矛盾,后经多方劝解、开导,妻子和家人才算勉强答应。因为此事,他一直觉得愧对妻子和女儿,愧对年迈的双亲,每年休假回家,他总是帮助家里干这干那,没有一天歇着。

  冬去春来,在日子的不断更迭中,转眼老刘的服役期已满,年底即将退伍归乡了。他说,他最后一年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技能、经验通通都留给连队、留给战友,也算是对部队、给连队做的最后一点贡献吧。应了他的请求,连队专门抽出几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修理工,在他手下当起学徒。现在,他如愿当起了修理“师傅”,把积攒了十六年的宝贵技能、经验灌输给新战友,帮助他们早日挑起大梁,成为保障尖兵。

(文 /瞿云)

  (作者简介:瞿云,沅陵新闻网记者。65571部队转业军人,军网编辑、记者,吉林省作协会员)

来源:沅陵新闻网

作者:瞿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