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家就在沅陵住

来源: 湘灵文学社 作者: 湘灵/敬小芳 编辑:redcloud 2018-05-23 15:10:24

  从沈从文笔下,走出了湘西,走出了一个别味的凤凰小城,也走出了茶峒翠翠和傩送的那段动人故事…………因此,我一直在梦想,梦想着自己笔下,也能走出另一个味道的湘西,走出湘西另一个小城——沅陵,走出沅陵角落沅陵人的故事。

  湘西,沅陵,对,我的故乡,一个留下了沈从文脚印和味道的地方,一个也曾多次出现在沈从文笔下的独特的单纯的小城,一个始终用着自己独特的方式呼吸的小城。

  “一条沅江哺育了沅陵人。”沅陵的老人常这样说。而沅陵也正是因沅江而有了自己的味道。每年的五月,沅江都是热闹的。不管是不是举办大型龙舟赛,五月的沅江都是少不了龙船的。只看见划船手们欢乐呼喊的音符在江面上跳跃。这段时间,如坐船经过沅江定能时不时地看到一条或几条龙舟划过,伴随着震耳的鼓声和吆喝声。不求比赛的胜负,只为那划龙船时的激情和痛快。这时,江的两岸总是挤满了看龙舟的人,他们时而为领头的龙舟大声喝彩几声,时而也会为落后的低声嘀咕几句,虽说只是作为在船外看船的观众,但是那股热情和澎湃劲儿是丝毫也不会比在船里划船的人少的!所以在沅陵留下了一句俗语:船上人不着急,岸上人挣断腰。而大人们的“跟屁虫”小不点儿们则不会如此起伏。小家伙们只会“热衷”于那有点“奇形怪状”的大船和那在大人手下能发出震耳的“咚咚”声的,比自己还大几个个儿的大鼓,有时小家伙们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对着江里那一条条力争上游的船,用稚嫩的声音大喊:“攒劲!攒劲!”(加油的意思)。

  江上,江边;

  船里,船外;

  各有一片风景。

  总的来说,沅陵是以沅陵镇为核心,以沅江为纽带的一个小县城,而沅江大桥就相当于沅陵的一个小驿站,在它的周围分布着许多比沅陵镇略小的小镇。

  从沅江大桥下一点的码头出发,沿着沅江顺流而下便是我回家时要经过的路线。坐船而下时依稀能闻到沈从文与《边城》的味道。

  江两边散落着零散的人家,散少却不寂寞。每家门前必有一路向下的台阶直通江里,旁边也经常会停着自家制作的木船,有新有旧,有大有小。再细看看,江两岸的山就像是被人精心修剪过一般,整齐到似乎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把树草与裸露的山规则地分隔了出来,再下去一大截才是江面。还记得第一次坐船经过时竟傻傻的以为是有心人特意用修草机修理出来的人工景致。现在想想虽有点可笑,但那时涨时落的水竟能造就这样一段自然美景,岂不妙哉!

  再往近看,便是一江绿水,绿得能撩动人心转而又能让人心静如水。途中也会经过一些著名的浪滩。想《边城》中那令人叹息遗憾的傩送的哥哥天保怕就是在其中的哪个滩里去的吧。想到这,不免令人悲伤。

  坐着船直到终点,便是五强溪大坝,临着五强溪水电站,当地人都习惯称之为“大坝上”。五强溪水电站是湖南最大的水电站,沅陵的亮点之一,也有点名气。想五强溪大坝刚建成那会儿,硬是让五强溪镇热闹了好久,而今又慢慢安静了下来。

  再从五强溪出发,经一条蜿蜒得像散开来的围巾似的公路,便到了五强溪人常称为“里头”的那些地方。车子一开进“里头”,就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个被山包围、由一条沥青公路连接的世界。没有大型超市,没有繁华街道,没有密密麻麻的楼,更没有浮躁人心的喧嚣…………就如同众多散文家笔下的小乡村一样,这里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历史,始终在沿着自己的轨迹成长,坚持着自己的呼吸方式。人出出进进,她没有阻止,也没必要阻止。因为相信属于这里的终究会回到这里,就像远行漂泊的孩子,终究都会回家一样。乡里人的家都安静地躺在这个似乎已经被世界遗忘了的角落里,静静地,没有丝毫叛逆的气息…………

  回到了这儿,就算是回到家了,心自然而然地就静了下来。农忙的热闹,淡季的悠闲,节日的欢庆,串门的闲聊——简单的画面,简单的日子又回来了。

  外面日新月异,而我希望,这个“里头”就这样吧:简单而纯洁,保留的是乡村的味道,褪掉的是繁与闹的浮躁。

  听,《我家就在沅陵住》的歌声又响起了,旋律简单却是如此动人,内容单调却是如此感人,掺着沅江上雾气中的那一丝清新,直唱到了每个沅陵人的心里。

  小沅陵,小世界,就这样慢慢成长吧!

来源: 湘灵文学社

作者: 湘灵/敬小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