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同一粒种子同一个梦“沅陵三兄弟”与杂交水稻研究

来源:沅陵新闻网 作者:刘珊珊 编辑:redcloud 2018-05-28 16:40:40
时刻新闻
—分享—

邓兴旺

  湖南沅陵人,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2015年获得《自然》杂志杰出导师奖、201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士、2003年获得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Kumho奖、1995年获得美国总统青年教师奖。

陈良碧

  湖南沅陵人,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与示范协作组副组长兼基础理论研究组组长,湖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

杨远柱

  湖南沅陵人,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种业十大杰出人物。
 

  2018年5月20日,长沙,一个无比美妙的日子。由作物不育资源创新与利用湖南省重点研究室、农业部南方水稻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抗病虫水稻育种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生态学一级重点学科、生物发育与工程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由邓兴旺院士担任主席的杂交水稻研究前沿学术讨论会在湖南师范大学和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举行。

  来自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和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的专家和学者120余人参加了这次研讨会。这次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邓兴旺笑言“已经准备了40年时间”。

种业科学院二楼会议室学术讨论会

  同一粒种子,开启了梦想之门

  16岁,你在干什么呢?也许是筑梦的起点,也许初尝艰辛与挫折,也许正在迷茫中追寻,也有可能改变命运。

  1978年,不满16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邓兴旺、杨远柱和往届师兄陈良碧(号称“沅陵三兄弟”)在原湖南省黔阳地区(今怀化市)沅陵县北溶区中学备战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国考。1977年10月21日,恢复高考的消息犹如春雷,响彻神州大地,瞬间融化了人们冰封已久的心。给“沅陵三兄弟”的人生带来新的希望。在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夜以继日的学完被“文革”耽误的4年中学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高考,邓兴旺、陈良碧和杨远柱分别考入了北京大学生物系、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和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由此,开启了三位沅陵农村少年的梦想之门。

  同一个梦想,“稻花香里说丰年”

  邓兴旺、陈良碧、杨远柱出生在湖南沅陵的贫穷农村。小时候,由于连年干旱和品种选择的失误,水稻产量很低,他们一周能吃上3天米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怀揣着“让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吃饱饭”的初心,他们不谋而合地在内心种上了一颗小小的水稻种子,从发芽到收获,攻坚克难,风里雨里阳光里一路同行,至今已经四十年,梦想和故事依然在继续。

  邓兴旺主要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及生理学、植物光形态建成和农业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在《Cell》、《Science》、《Natural》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他带领团队创制了“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能较好的解决两系杂交稻制种风险性和三系杂交水稻资源利用的局限性。

  陈良碧主要从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生态学研究。他选育了4个水稻新品种,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在《PNAS》、《Plant Cell》等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28篇,为光温敏不育水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会专家学者在关山基地参观考察

  杨远柱从事水稻育种研究37年,带领团队共选育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218个,其中国审品种75个,累计推广面积已达5亿余亩,创社会经济效益300多亿元。先后获省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8次(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次),同时获大北农农业科技奖、袁隆平农业科技奖、中国河姆渡稻作科技奖。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等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他按照现代种业发展要求,在国内率先建立起水稻商业化育种体系,成为国内商业化育种的先锋。丰硕的育种成果,不仅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百姓谋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入市场,杨远柱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却来自于硬件。企业刚刚成立,资金和条件还只是承诺,真正拿到手的钱甚至还不如辞职前多。

  “稻”亦有道,三位同学一台戏

  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农业正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水稻供种总需求数量将趋于稳定,预计未来几年杂交稻年用种量稳定在2.0亿公斤左右。市场和产业对杂交水稻稻米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杂交水稻研究的未来和方向在哪里?专家和学者都在高度关注认真思考。

  5月20日,“沅陵三兄弟”发起的杂交水稻研究前沿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科院亚热带研究所和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等5家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长沙,为杂交水稻发展贡献“智慧”。湖大刘选明教授和中科院长沙亚热带生态研究所陈彩艳研究员全程参加。

  邓兴旺院士在《杂交优势的机会主义学说》专题讲座中,介绍了杂种优势现象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经典假说及其局限性、植物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拉网式研究路径、植物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的研究案例。邓兴旺实验室首次揭示了杂交种与亲本间的表现遗传组差异及其参与调节杂交种中基因表达,首次揭示了杂交子一代不同器官间的表现遗传组差异及其参与调节杂交子一代不同器官转录组的变化,首次发现水杨酸合成途径参与拟南芥抗病杂种优势的形成。

  他对植物杂种优势分子机理研究的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总结了植物杂种优势的形成无通用单一机制,完全取决于两个亲本的遗传及表观遗传的具体差异,若两个亲本遗传及表观遗传差异刚好产出特定基因表达变化导致某一性状更优,即产生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完全取决于亲本具体差异的机遇。

参加学术报告全体专家学者合影

  杨远柱研究员给大家分享了杂交水稻育种现状与新时期育种主攻方向。当前,我国杂交水稻单产与日产逐年提高,但稻瘟病整体抗性不强、抗病品种少,杂交早稻、晚稻的生育期普遍偏迟,杂交籼稻亲本来源集中、遗传多样性不强,适宜机械化栽培和制种的杂交中稻研究滞后,且育种安全仍然是制约两系杂交稻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的手里,中国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此,杨远柱研究员提出新时期杂交水稻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强化高档优质、抗病虫、耐非生物逆境、镉低积累、养分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轻简化生产与制种等性状改良的同时,稳步提高水稻单产,以确保绿色优质稻米的有效供给和国家口粮的绝对安全。

  陈良碧教授阐述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态势,杂交水稻发展面临的理论与技术问题,目前杂交水稻主要技术途径与缺陷,提出了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发展目标与技术途径。

  湖南大学林建中副教授和北京大学何航副研究员分别作了《杂交水稻耐逆性研究及思考》和《水稻杂种优势遗传解析和表型预测》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还就学术报告以及未来合作方向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研讨,来自北北京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博士们提问专业具体,专家学者的指导解答高屋建瓴,可谓是一场智慧分享的饕餮盛宴、思想交流的学术大餐。专家学者还就产学研合作的系列具体问题形成了初步方案,大家期待未来的合作能够给彼此带来更多的惊喜,期待能够真正实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梦想,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冒着炎炎烈日,代表们还饶有兴致地参观考察了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的关山科研基地。
                             (编辑 邓永松)


来源:沅陵新闻网

作者:刘珊珊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