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战脱贫“群英赞”】 张波:用心用情用脑扶贫

来源:五强溪镇 作者:全碧君 潘谦 编辑:李琳 2020-09-30 22:20:26
时刻新闻
—分享—

沅陵融媒讯  面对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波迎难而上,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农业银行沅陵支行驻村扶贫的工作任务,从2015年开始担任五强溪镇蒿子溪村驻村第一支书那天起,他就一直默默扎根在边远的贫困山村,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五个春秋。

初到蒿子溪村,既亲切又陌生。因村部无食堂,政府干部下队,各种行业检查组到村去支书家吃住,后来村里建村部,农电商低压改造,扩建饮水工程施工等民工也在支书家吃住,工作队每天与十几位民工同吃同住条件很差。新建村部设施不齐,炎热天气连一条风扇都没有,苦不堪言,日常出行只能靠摩托山路弯曲,险象迭出。

“正是有困难,才需要我们这些扶贫工作队员。”张波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深入走访调研,走进村民生产生活,真实确切掌握村里实际情况,摸清底子,找准路子,摘掉帽子。”通过一个月的实地走访和了解,张波初步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全村共有174户,586人,其中共有贫困户49户,170人。

图片110_副本.png

张波下决心要带领这一方村民脱贫致富。多少个日夜,张波带领工作队穿梭于各村组之间,山间、田地,村头巷尾,每一寸土地都用脚步丈量,每一次入户走访都用笔尖记录。岁月无声,但记忆却是永恒的!蒿子溪村的村民们记得:张同志一次走访到一户贫困户家中,户主李彪,患严重脑血栓偏瘫在床10年,妻子彭菊香一直不离不弃照顾着,独自承担起所有的家庭事务,靠田间劳作的微薄收入赡养年老的母亲,供养女儿及孙子、孙女上学。女儿上大学,每次回家便带上几瓶母亲做的坛子菜,用于生活。破旧、结构不牢的房子随时有垮掉的风险,急需重建,可家中实在困难,修建房子不仅要花钱,还要耽误工,彭菊香并不想修。是张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一方面向支行建议组织捐款捐物,全行积极响应,向贫困户捐赠了生活物资;一方面帮助申请危房指标,并先后近10次赴其家中了解困难,做通彭菊香思想工作,出面担保建材先行赊购,并给予其危房改造期间每月4000元的生活补助,助其完成危房改造。

扶贫责任对象周中怡的妻子蒋晓敏患精神病及心脏病,几次病危。住房经县住建局鉴定为c级危房,但周中怡以困难为由,不愿意维修,农行领导、政府干部、工作人民村支两委不下十余次上门做工作,终于说服了他,张波与支书三下桃源茶庵铺为他采购材料联系施工队,炎炎夏日不辞辛苦,短短一周交齐房屋加固、换瓦、整修。辛苦汗水换得了周中怡的转变,花完政府1万元维修资金后,周中怡东平西凑了8000元,自己亲手修保坎、砌沟渠、建厕所、洗澡室,完成危房改造。

五年来,蒿子溪村发生了的可喜变化:建筑面积300平米、崭新美观的两层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40盏美观实用的太阳能路灯在夜间为广大村民驱走了黑暗带来了光明;家家户户饮食起居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村子里的道路和环境逐步得到改观,村民出行更加方便;村里的贫困户、五保户再也不会为吃不上饭而发愁……

蒿子溪村一点一滴微小的变化里,都浸润了张波默默无私的心血和付出。他舍小家,为大家,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只为将党的扶贫政策及时宣传和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让贫困户的生活得到真正的改善;他挨家挨户了解贫困户家庭生活情况、经济情况,奔走于田间地头,逐户进行调查摸底,科学识别建档立户并分类管理,做到帮扶对象精准化,充分发挥精准扶贫滴灌“管道”疏通作用;他定期与村支两委一道召集党员、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各小组组长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会,针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一事一议”制度进行深入探讨,认真听取,耐心解释,积极解决问题和有效化解矛盾;他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逐户制订脱贫计划,争取村里的贫困户们早日脱贫致富。

五年来,在开展扶贫工作当中,张波始终紧密依靠和配合当地政府,按照国家扶贫政策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工作,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阶段性工作任务。

“把蒿子溪村当作故乡来建,把精准扶贫工作当做家事来做,把贫困群众当做亲人来帮。”张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扶贫工作的赤诚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来源:五强溪镇

作者:全碧君 潘谦

编辑:李琳

本文为沅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2020/09/30/84631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