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盘古乡境内有个迷一样的村——“安龙头”,顾名思义,“龙”安息的地方,要弄清此“龙”,需从本乡杨溪村说起,从民间传说结合杨溪、舒溪的地名,并参考历史记载推断,此“龙”系一古夜郎国王易氏。
夜郎古国的有关历史记载显示:夜郎国,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大概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前2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留下了一团迷雾,无法考证。多数专家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湖南西部,贵州中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以及广西西北部,宋代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
在夜郎国活跃的这300年间,可以说,至少有20多个国王执政(因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等统计结果,古人平均寿命30岁,夜郎时期不会超过30岁)。杨溪当地传言有一个国王安葬在古夜郎国统治区内最大的沅江边,不是不可能。专家们有一大共识:“夜郎国都城址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个固定地点”。仅存的资料《史记》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足以行船”(牂牁:zāng kē亦作“牂柯”,船只停泊时用以系缆绳的木桩。即“夜郎”在插有许多系船木桩的江边,江面宽广,百余步可以行船)。这非常像沅江边杨溪村“龙尾山”脚下的屯兵城所在地,此城酷似夜郎古国不断迁动中的一个王城,时间为秦朝之前的战国时期,后秦始皇为统一中国派60余万大军从酉水下沅江上,过杨溪,经洪江渠水到广西征讨南越国期间,夜郎王城不得不逐步西迁,后入贵州,因杨溪屯兵城外有沅江边天然的护城河道,船,只能从距江岸百余步的砾石洲外航行(洲内小河道,由于上流被江中许多巨型乱岩所拦,无法通行),下为杨溪溪水阻断,内是很深的护城水沟,背靠山又以“龙”命名,类似皇城的结构,与《史记》的记载相吻合,再者,古代城市都是依大江河而建,而沅江是古夜郎国统治区内最大的江河,在沅江边设王城的可能性很大,此城东西长1.5公里,南北最宽的易家巷有300米,从沅江看,分上中下三大古巷,城两头各有一个大榨油坊,城边的杨溪近2000米密集设有水冲式碾米坊4个,以供城中市民所需,城内有驻军,城周边还有18.6公里的古长城保护,可想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
笔者听本村龚家组81岁龚应坤老支书介绍:“老一辈说,杨溪下方龚家,历史上出了两个力大无穷的龚五和龚六,此两人传言是国王的左右护卫,后因国王被争权夺位的人杀害,两人失去主人而变成当地的恶霸,外抢沅江上的商船,村内强要村民给好吃的……”相传此国王好酒色,经常喜欢去安龙头一美妃家中寻欢作乐,不务国事,后被宫中争权夺位之臣杀害于王城内护城水沟边的“摞龙头”山中庵堂内,新接任国王,按其平时所好,葬在其美妃所在的山上安息,并下旨,令其最喜欢的(宋氏)美妃带罪终生守墓,不得出此地半步,当地百姓将此地俗称“安龙头”,一直沿用至今。
来源:沅陵县财政局
作者: 张春文
编辑:唐圣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