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玲是一名从事传统电视新闻多年的资深媒体人。从湖南广播电视台到广东广播电视台,一路走来获奖无数。她的触电号“铃儿响叮当”是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触电新闻非遗垂类流量原创IP。但她最在意的身份却是沅陵县政协委员和广州非遗推荐官。
有情怀的“非遗大使”
金玲的家乡湖南省沅陵县七甲坪镇是辰州傩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傩文化重要的传承基地之一。辰州傩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沅陵还有传统龙舟赛、山歌号子、辰州剪纸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丰富的非遗资源给了金玲最初的文化滋养。2006年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工作后,金玲更是被广东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深深吸引。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非遗、亲近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她选择最受年轻一代喜爱的直播形式,用鲜活的视频讲述非遗故事,她也因此成为首个非遗直播总点击量过亿的新媒体主播。从2016年第一次以手机直播方式报道非遗开始,立足广东,放眼全国,主推湘粤非遗就成为了她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年来,金玲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她不是在非遗展演的现场做直播,就是在去非遗活动现场的路上。在南粤大地,在三湘四水,她像一个蓝色的精灵,不知疲倦地飞舞在非遗的世界。为了拍到非遗活动的最佳状态,她给起舞的醒狮“下过跪”,在风高浪急的海边爬过绳梯,在大雨中拍过演出的传统文化表演团队 ……据广东省文化馆统计,自金玲开通直播平台以来,通过触电新闻平台直播各类非遗活动就有1300多场。在同行心里,金玲就是个非遗宣传的“拼命三娘”。但她说能用自己的直播让传承人多一点点“守艺”的力量和毅力,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看见,再苦再累也值得。
金玲的名片上有一行字特别显眼“湖南沅陵人”,每次直播的工作服装永远都是一套蓝色的土家族服饰,这是她割舍不断的家乡情怀。为推动沅陵非遗保护与传承,2019年4月,金玲牵头成立了沅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促进会,并以“多彩湘粤,非遗相约”作为促进会公众号的名称。同年6月,在促进会的大力推荐下,沅陵非遗“沅陵号子”被广东卫视大型原创文化音乐节目《劳动号子》青睐,作为《劳动号子》第一期节目的“沅水号子”外景微纪录片节目组来到沅陵酉水画廊实景拍摄。9月、12月,素有“湘西号子王”之称的向上两次受邀参加广东卫视大型原创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的录制,向全国观众展示“沅水号子”的魅力。2023年龙腾潇湘中国沅陵传统龙舟大赛期间,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平台推出9小时新媒体特别节目《“龙腾潇湘”中国·沅陵2023年传统龙舟大赛》,在触电新闻客户端直播推荐频道首页展示与全网推送,并通过触电新闻大号矩阵向各大平台推荐,央视、新华网、中国网、环球时报等央媒和省级媒体抖音号对此次直播进行分发,全网直播观看量达835万,金玲个人在广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的直播总场观众高达近60万人次围观与互动,让世界感受到了沅陵传统龙舟的独特魅力。
建言出力的政协委员
金玲是县政协十四届委员会的委员。自担任政协委员以来,她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经验,对非遗宣传报道的体会,连续提交关于沅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提案,今年初在县政协十四届二次全会上,她不以《探索活态传承模式,发展沅陵非遗经济》为题进行了大会议政发言,就如何用活用好非遗资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今年2月初,县政协向全体委员发出《发挥政协优势助力旅发大会》倡议书,号召委员大会主题、文创产品设计、景区产品包装、美食特产推介等方面献计出力。政协的倡议与金玲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她非常清楚一件优秀的文创产品对一个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力。金玲跟在广东创业的沅陵籍乡贤刘纯峰、唐春翔等商量,决定围绕非遗项目沅陵传统龙舟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非遗文创,填补目前沅陵文商旅产品的空白。
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沅陵传统龙舟赛”文创产品《旱龙船》,在沅陵地方少儿舞蹈《小小旱龙船》道具的基础上多次改进而成,通过音效、动作、形象等合理组合,集舞蹈道具和小朋友动手DIY益智玩具于一体的沅陵地域特色的礼品。《龙船鼓》音乐水晶灯以沅陵县三大奇观河涨洲龙吟塔为背景,内景人物造型为传统龙舟的灵魂人物鼓手和旗手,并配上沅陵传统龙舟的锣、鼓原声,展现了“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沅陵人”的龙舟竞渡精神风貌。
龙舟文创产品凝聚了金玲和众多在粤乡友的心血,一经面世即产生了轰动效应。6月28日,2023年沅陵传统龙舟赛开幕式各大媒体的直播台都摆放上了《旱龙船》和《龙船鼓》《沅水号子》,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来源:沅陵县政协
作者:刘林
编辑:胡凤姣
本文为沅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