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芸芦寻梦

来源: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李琳 2023-03-24 17:14:29
时刻新闻
—分享—

我是一个乡下人,出生之时,有健硕的躯体,也有一颗赤子之心,没有书写最新最美的文字,没有彩绘最新最美的图画,面对世间就如一张白纸。胆小怕事,孤陋寡闻,寞寂于荒郊乡野之中。后来,好歹求学于大都市,见了世面,渐渐有了交际圈,有了人脉,慢慢浪迹于江湖。都市生活喧嚣、面广,让人目不暇接,更令人心驰神往。我虽无意追寻深邃梦幻的蓝天,也无意追求浩瀚无边的大海,但学生生涯足能让我受益终生,开拓着我的视野,激励着我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丰富的文化修养,生活体验,让我羽翼渐丰,也让我这个乡下人蠢蠢欲动。于是,听说了有关沅陵的故事,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沅陵的美,慢慢地也就知闻沈从文是我们乡下人的大师,还知悉沅陵有大师住过的芸芦。

69de4f33acbbfeffc6cb7623ccf75d4.jpg

三月时分,雨淅沥,地湿漉,溪哗啦。新城辰州芬芳馥郁,虎溪山烟岚云岫,山脚下一排民居静谧其间,犹如一册册卷册嵌在书架里。几间二层吊脚楼,突兀,更张扬书卷气。只见一横排围廊白墙,不仅开了两双对子门,还开有个圆拱门,虽不大,但略显徽派建筑之雅致,一身能容,几人能进,虽不气派,但集山水之灵秀且庄重有声,黛瓦流线下篆书云:芸芦。芸者,从草,云声;香草名,也叫“芸香”,又称芸香树,可以死复生。另意,芸台,古代藏书之所。芦,草,表意;卢,表声;从草、户声,户有门、住户义,表示芦苇可用来铺盖简易的住房。呦,沈从文大师故居是也。于是,恋芸芦,拜谒大师,忆先生轶事,传承文化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01f56212d5b2d4798952e60e261c93b.jpg

“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品楹联而入,别藏天地。有小径相连,有石桌小凳作伴,有奇花展香、异草撩人,也有叠叠劲松,更有翠竹丛丛,楼影婆娑,宅院清幽,尽显大师风骨。

整个院落背依山,面临水;芸芦、水云间、陶然居、适园、豫园,憩园就山形而建,园园相通,园园相连,错落有韵;毗邻龙兴讲寺,对话王阳明,相映有趣;装搭现代生活元素,精湛手艺,既复古又创新,不辱先生其风。

至憩园,一方天井入法眼,寓意四水归堂,八方来财。雨天则独扶芸窗闲听竹雨,晴天则邀友赏茶煮日光。一井一世界,一园一菩提。憩,息也。果然,又见一雕刻先生实像呈眼前,大师着长衫,戴眼镜,双手扶膝,背倚腾椅而坐,目视江山,似休未休,神彩奕奕,论道芸芦间,“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时下,同行小儿绕膝承欢,这儿摸摸,那儿探探,甚是洒脱!戏嬉间,穿越时空,一起聆听先生教诲,悟先生从文之道。

1908年,沈从文开始读私塾,受教于毛老师,小时候的沈从文天性活泼好动且贪玩,常常逃学。一次没上课,溜出校园看戏去了,被毛老师抓住,罚跪在一株楠木树下,狠狠地批评他说:“勤有功,戏无益。你看,这些树都喜欢天天向上长,越长越高。你却偏偏不思上进,喜欢缩在树底下。顶天立地的高人不做,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太不争气了!” 经过毛老师耐心说服教导一番之后,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于是,他知耻而后勇,立志做新人,一改以往的顽劣脾气,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成绩提高得非常快。

1915年,沈从文进了凤凰县立第二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转入文昌阁小学,师从个石老师。个石先生对古文、诗词、书法造诣相当深,加之为人质朴,有亲切感,颇得学生喜欢。沈从文也对其产生了一种不易形容的好感,并在个石先生的悉心教导下,专心向学,古文、诗词过目能诵,特别是作文、书法进步神速。老师所授新的知识,所讲新的思想深深地吸引着沈从文,引领着他飞向更广阔的天空。沈从文的天赋也渐渐显露,慢慢转变为求学上进的青年。个石先生夸言:“才峻而气清,怀虚而志亢”。

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道变故,离开学校,同时受家庭熏陶,14岁时,燃起了“将军”梦,投身行伍,一干就是六年。期间,沈从文在凤凰,在湘西,在湘鄂川黔边境地带,在沅水和酉水流域的船上岸上,或亲耳听闻的,或亲眼所见的,或亲身经历的千千万万,大大小小,残酷无奈,变幻莫测的社会风云、人生世相……

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投身“北漂”,做起了北大的旁听生。京师皇城,诱人又现实,世俗的眼光没有压垮他的身躯,反而再次激起了他的文学创作梦。22岁的沈从文在郁达夫的鼓励下,第一篇作品《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投刊《晨报副刊》发表,而后,陆续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狂人书简》、《市集》、《压寨夫人》等作品,年纪轻轻的他蜚声文坛。没过几年,这个从山沟里来的小学生,以其充满灵气的飘逸文章,齐名徐志摩、鲁迅等。

1930年开始,先后执教于青岛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叱咤教坛;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沈从文是从沅陵踏入的社会,进入了青年,与沅陵有着不解之缘,且多次驻足沅陵,并深情地称沅陵是第二故乡。同时,在沅陵的经历,为沈从文日后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厚重的生活与人文积累,也为“一代大师”奠定了基础。

1917年9月5日,沈从文15岁,在母亲的安排下,随一个杨姓军官到沅陵当兵。驻扎在老城中南门的总爷巷,沈从文由于是补充兵,不必参加正式的训练和工作,所以很清闲自由,可以四处游玩。逛河街,览沅水。尝美食。遛军马,阅遍辰州城。

1919年初,沈从文从怀化第二次来到沅陵。因所在部开往川东,他同一部分老弱幼残之兵,留守沅陵。因其有文化,被上级安排写写报告上报外,其他几乎无事可做,闲暇多数时间玩于长街、码头等,开拓社会阅历,为后来的文学腾飞聚集能量。

1922年正月初一,沈从文先生第三次在沅陵短暂停留一天,随后便去保靖投奔于“湘西王”陈渠珍门下。

1923年,沈从文经酉水路过沅陵,与家人短暂团聚,难得的小聚,难得的亲情,为未来的文化素质再一次夯实基础。这是沈从文第四次到沅陵。

1934年1月,沈从文先生从北京回湘西探望母亲。顺便看看沈家在沅陵修建的新居——芸庐,这次沅陵之行距沈从文先生初到辰州已过去十六年了。这次甚是弥足珍贵,诸多名人因芸芦而与沅陵结缘,如闻一多,梁思成等,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1937年冬,沈从文先生最后一次回到沅陵。并在芸芦呆了近四个月,这是他除从军之外在沅陵呆过的最长时间,主要写下了《芸庐纪事》等一系列作品,并开始了长篇小说《长河》的创作。此后,沈从文多次念叨着要回沅陵、回芸庐过年。因多方因素没有成行,因而留下了人生遗憾,也让沅陵与大师依依相惜,沅陵,真的美得令人心疼。

毛主席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人。朋友的鼓励,丰富的人生,自己不懈的努力,因小学文化终成一代文学巨匠。其人、其事、其作品不仅影响了至今在内的一代又一代作家,也留给后辈无限沉思。大师犹在芸芦阔,吾辈奋起当自强。

观芸芦于须臾,抚沅陵于一瞬,借我一壶沅水酿的酒,醉到天明日上三杆头。芸芦寻梦者,内蒙林成君、吉林张森、广东洛哥、小儿雯宝四人,我当向导。

参考文献:《从文自传》、《长河如诗—沈从文与沅陵》等。

来源: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李琳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646747/67/124863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