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时候的龙舟赛

来源:沅陵融媒 作者:潘逢燕 编辑:胡凤姣 2024-06-10 11:57:03
时刻新闻
—分享—

每当河头龙船鼓响起,我就回想儿时看龙舟赛的场景。那是童节最快乐的时光,也是生命中最难忘的一绺岁月。竞渡的龙舟,是我思念中一道道彩虹,我奔腾着的一腔热血!回忆潜入了辰河,浪花热烈地跳跃,每一朵都是一幅画,一支歌……

“人家赛舟祭屈原,我划龙船祭盘瓠。”沅陵苗族流传了上千年的《漫水神歌》中唱到的盘瓠,正是五溪各族共同的始祖。由此可见,沅陵龙船赛要早于祭祀屈原的龙船赛。也正因如此,沅陵才被称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是中国传统龙舟赛的主要发祥地。

一年三大节,小时候我最盼望的就是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妈妈亲手包的香甜粽子,还可以邀姐妹们去河头看赛龙舟。那锣鼓喧天举旗呐喊,河两岸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就连春节也远远不及。

小时候的龙舟赛有三个阶段,第一预热阶段。各个参赛龙舟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加班加点开料做龙舟,备战沅陵传统龙舟赛。沅陵传统龙舟主要特征是:船体、桡、艄均为木质。船体长14——26米,宽1.1——1.4米。船形为“黄瓜底、鸭子嘴、燕子尾。”每船选手48人,除前头桡、后艄公、头旗、二旗、锣手、鼓手各一人外。其余42名桡手分为21对,按所处的位置,分别叫做 “引水”“前羊角”“鼓仓”“后羊角”“夹艄”。听父亲和老一辈“龙船迷”说,沅陵传统龙舟流程共分为:“偷料”“关头” “清桡”“绕庙(绕洲)”“赏红(抢红)”“冲滩”“游江”七个阶段。这就使得沅陵传统龙舟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个性风格,极高的品位,展现出了沅陵博大精深的龙船文化。大赛前一段时间,很多龙舟队举行登江仪式,队员们表示要刻苦训练,争创佳绩。当这些龙舟队登江,继而下水游江时,就会有很多老百姓闻风而至,站在两岸呐喊助威,然后这些游江的龙舟队名字会迅速传传遍大街小巷,记忆中最熟悉的有洲头红船、立新红船、畜牧局红船、沙金滩红船、渔业队船、朝瓦溪船、验匠湾黄船、深溪口花船、北溶花船、朱红溪花船等,对这些龙舟队了如指掌的是我的父亲,因为他是典型的“龙舟迷”。早在端午节前半个多月,父亲就开始念叨、预测今年哪支龙舟队会夺冠,从艄公、头桡、队员组合的强弱各方面来分析,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数着数着就到了龙舟竞渡锣鼓喧天的那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一般是五月十二、十三、十四这三天赛龙舟。沅陵传统龙舟赛赛程为沅水江面水涨水落自然宽度,正式比赛时每两只船为一组,分上下水排阵,横江竞渡,用时短者为胜,经过预赛、复赛、决赛,决出最后名次。正因为横渡沅水浪里争雄的偶然性强、不可预知性等因素,加之水流湍急,非常考验艄公的技术,稍有不慎就有走艄,这也是沅陵赛龙舟的最大看点。所以龙舟赛竞争特别激烈,吸引的群众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记得有一年龙舟赛的前一夜,我在睡梦中,梦见自己站在河边看龙舟赛,用劲地跺脚喊“加油,加油!”早上醒来一看,被子被我踢了一个大窟窿,我吓了一大跳,但母亲没有打骂我,只默默地拿起针线将被子缝补好了。听母亲说,父亲天没亮就起床了,去河头买一张船上的站票,好站在船上将龙舟赛从头到尾看得清清楚楚。记忆中那个时候一张看龙舟赛的船票价格很贵,平时四分钱一杯冰水也舍不得买的父亲,舍得花2角钱去买一张船票看赛龙舟,只因为他爱“龙舟”爱到骨子里去了。父亲也想去参赛扒龙船,但个子小选不上,只有去全程观看助威加油。吃了母亲煮好的粽子,姐姐带我和妹妹一起走到尤家巷口,从这里走下河头,到中南门那里去看龙舟赛。

那时候没有龙舟大看台,我们穿过一排平房,还有米粉店,吊脚楼,穿过沙砾石路,往河边快步走去。有一年碰到大表姐,还给我四分钱说买支冰棒吃。那时候经常有人斜背着泡沫箱卖冰糕冰棒,口中大声吆喝着“冰糕冰棒”,拖着长长的尾音,像唱歌一样。箱子里放有冰块,还有厚厚的毛巾将外面的热气隔着,冰棒就不会融化,取出来冰凉的,吃一口清甜的。待买了冰棒赶到河头,岸边已站满了黑鸦鸦的人群。我们只有见缝插针,哪有可以落脚处就站哪里。有时是一堆沙砾石,有时是一块大石头,还没站稳就听到锣鼓声,有人大喊:“开扒了,开扒了!”就是两支龙船已经由南岸划过来了,我们站的这边是北岸。听父亲说南岸龙舟赛起点是彭家湾。

于是冰棒也顾不上吃了,我用尽力气挥舞双手跺着脚大声喊:“加油,加油!”从人缝中看到两只龙船像两支箭一样迅疾,扒赢的那龙舟上的队员们喜气洋洋,敲锣打鼓八面威风!爬输的龙舟上队员们则垂头丧气,稀稀拉拉地敲着锣,慢慢地划到一边去。有些输了的龙舟队员们还有将桡片扔了的,自己也跳落水中。岸上的观众为赢了的船欢呼鼓掌后,开始分析输了那一方的原因。有说艄公走艄的,有说头桡不带劲,有说节奏不齐头的,众说纷纭。更有直接就开骂的,将原因怪罪到某某身上。我在旁边听得五味杂陈,不禁想到:“龙舟赛竞争这么激烈,看起来每位队员都拼全力了,比赛有输有赢,大家应该对输了的一方宽容一点,本身他们心里都已经非常难过了。”

那时候也有龙舟报,版面比较简单,印象中我记得有领导对赛事的指导讲话,龙舟队介绍,沅陵龙舟故事等。我至今记忆犹新的一篇故事标题《船上人不着急 岸上人箍断腰》讲的是农村一位妇女抱着几个月大的婴儿在河头看扒龙船,看到她们村里的龙船落后了,就使劲地箍着婴儿的腰喊“加油,加油!”结果因为用力过猛,将婴儿的腰箍断了。这个故事看的我心惊胆战,心里在为那个可怜的婴儿祈祷,祈祷他能被医生救治好;另一方面又不禁惊叹沅陵人看龙舟赛的狂热精神!再想想自己,从开始会走路那年起,每年都央求姐姐带我去河头看赛龙舟。记得有一年妹妹也去了,三姐妹从清早看到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又只有二角钱,去河头的米粉馆合买了一碗肉丝米粉,三姐妹狼吞虎咽地分吃完了,这也是我记忆中最美味的一碗肉丝粉。后来吃了无数次粉,却再也吃不到那样沁人心脾的美味了。我们看龙船赛的这个劲头百分百也是遗传了父亲爱龙舟赛的基因,有其父必有其女,古话说的都是有道理的。

第三阶段就是龙舟赛后的热评阶段。每年龙舟赛一结束,冠、亚、季军的威名就会风靡沅陵的大街小巷。记得1988年26支船队参赛,洲头红船冠军,航运公司花船亚军,畜牧局红船季军。1992年48支船队参赛,畜牧局红船冠军,县机械厂亚军,深溪口三号花船季军。这些获得好名次的龙舟队自此名声大噪,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最热门话题。迄今流传广泛的民间俗语有“爬不过洲头,打不过窑头,痞不过白田,做不过太常。”这句话反映了沅陵龙舟赛中的竞争和挑战,以及参赛者们对比赛的执着和热情。还有一句俗语叫“五月五,打烂龙船鼓。”每当龙船下水之时,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少都汇聚在沅水两岸,形成万人空巷的盛况。百舸争流,奋楫竞渡,锣鼓声声响彻云霄,与观众的欢呼声、呐喊声相呼应,可谓热血沸腾,撼天动地!已故沅陵本土作家石煌远先生撰写的《龙腾序》“火之血,酒之气,山之骨,水之魂,五月辰河看龙腾,方识沅陵人。鼓如擂,烟似云,动桡雾气生,吼声破山门,三千载浪里争雄,九万年不老乡情,败亦赢,胜亦赢,帅旗满江横。了了,了了,神乃吾民,吾民皆神,心高山则矮,协力滩也平……望子孙驾苦舟,拼搏奋进,众手托金盆。”不仅是沅陵传统龙舟竞渡那排山倒海气势的真实写照,更是沅陵人热爱龙舟和“团结拼搏、勇往直前”龙舟精神的生动诠释。

如今沅陵传统龙舟赛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沅陵龙舟文化广场的建成更将龙舟赛提升到新的里程碑!龙舟是沅陵人的生命之舟,素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之说,已形成一种民族传统,浓缩成一个文化符号。对龙舟的生命情感,不管时事变迁,沅陵人的热情从未有丝毫改变。对沅陵这一民俗奇观,屈原写诗《东君》赞美过,刘禹锡倾倒过,王阳明感动过,林则徐惊叹过,贺龙组织过,张学良观赏过。即使战火不断的抗战时期,沅陵人仍冒着被敌机轰炸的生命危险举行龙舟赛,以纪念屈原和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沅陵县委、县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每届比赛均有50只船左右参赛、3000多余运动员参加、20多万观众现场观看。场面壮观,热闹非凡,堪称沅陵人的“世界杯”。龙舟赛也成为沅陵人民魂牵梦萦的一份最珍贵的情怀,深深地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沅陵人民万众一心、奋勇争先的龙舟精神融入血脉,和脉搏一同跳动在生命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每一届沅陵传统大赛的成功举办,都展现了沅陵县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守正创新的昂扬斗志。全县人民将传统龙舟精神深深融入到建设高质量发展富饶美丽幸福新沅陵的火热实践中,共同奏响新时代民族团结主旋律。

来源:沅陵融媒

作者:潘逢燕

编辑:胡凤姣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646840/54/139872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