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五强溪镇中心小学 李晓明
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比百分之九十几的同龄人都过得幸福。在农村,我的父母是少有的有文化的人,虽然他们在20多年前就已经永远地离我而去,但他们给我的影响力却是终身的。我们家是当时村里少有的有书桌,也有书柜的家庭。家里那上千本书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闲暇时的读书是我们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必备生活。父亲没事时还写一写毛笔字。记得有一次父亲和母亲吵架,父亲没有吵赢,于是在书桌上写下了“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家之计在于和”,第二天望着母亲那会心的笑容,我感觉到读书能够让家庭温馨、和谐、幸福。
刚开始走上讲台时,面对学生不知道从何讲起,只能是一边研读教材,一边看教学用书,一边学习课程标准。也读教育学,学心理学。
现在,读书则变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去年到敦煌旅游,听当地人说,了解敦煌要从了解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开始,于是我买了她著作的《我心归处是敦煌》随身带着。在车上,在宾馆,我一路被这位敦煌研究院院长的精彩人生感动。前些年,随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到贵州参加田字格兴隆实验小学的学研活动,看了学校的展示,听了校长的发言,总感觉欠了一些什么,于是我买了校长肖诗坚的书《校长札记》,用了六天时间,学习并领略了他对乡土人本教育的理解。另一次,是到浙江的长坑小学,给我的感觉是震撼,觉得这才是农村小学该有的样子。于是,我疯狂地在网上搜索长坑小学的信息,了解长坑小学这30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买到了当时长坑小学校长刘勇武的书《山花烂漫》,这是一群理想主义者的乡村教育实践。这本260页的书让我整整研读了一个月,至今我还会在他的字里行间找我需要的答案。它那丰富的社团活动,精致的学校管理,比如,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学年常规等,在我心中,这就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天花板……其时,读书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再说说我的教育生活。
从1993年参加工作后的19年间,从小学到中学,从数学老师,到自然老师,到专职体育老师、美术老师、信息技术老师,从班主任、教导主任、团委书记,到会计再到副校长,我从事过学校百分之八九十的教学及管理岗位。
好像是完成了当校长之前的积累,2012年意外而又幸运地担任了柳林汊小学的校长。当校长之初,最开始关注的是所有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2015年排名全县第二名,2017年排名全县第一名。
柳林汊小学是农村低龄寄宿制学校,首先要解决的是家长的信任问题。家长会上,我会直面学校存在的管理问题,列出家长担心的问题清单,逐一解决,让家长很放心地把孩子交到学校寄宿,并确保24小时都有老师陪伴在孩子身边。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提出了“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管理理念,让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里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平台,有自己的展示舞台。从我当校长的第二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学生从我校转到邻近的县读书了。
2023年8月,确认我要离开工作了30年的柳林汊小学时,我才认真思考我自己这30年的教育生涯,带给了我什么启示,我今后工作的方向在哪里。三十年教育生涯,让我收获并感悟了如下几点:
让我学会了找老师和学生的优点。看他们的优点,用他们的优点,平时说话少用“不”、多用“可以””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用服务的理念管理学校,用陪伴的理念与学生共同成长。
校长必须头脑清晰,目光必须长远。驾校师傅告诉我们,开车必须看到50m~100m的地方,再回视50m以内的路面,当看不到前面的路面时,车就必须减速了。
终身学习的理念。知识和文化的积累是使自己永远保持年轻的秘诀。从国学经典到课程标准,到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自觉学习的知识。
折腾。要让所有的老师和学生动起来。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开展一些接地气、贴近生活、源自本地特色的社团。挖掘老师的潜能,让所有老师都参与到社团活动中来。用丰富的社团活动,让学校活起来、动起来。
思考。校长要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独特的思考绿地,使自己成为一个反思型校长,成为一个思想者,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激情、充满创造力的当代校长。
静。教育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不能追求短期效应、轰动效应。教育应该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读得下书。教育应该按教育规律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服务;少一点高谈,多一点实干;少些浮躁,多些思考;少点对他人的指责,多点对自己的反省。
去年初来乍到五强溪镇中心小学,软硬件都有待重建……我微笑着对自己说:加油!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朝前走,就当是从头再清理一下我的教育思路。
我的教育梦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尊严有担当地融入社会。
来源:沅陵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晓明
编辑:胡凤姣
本文为沅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