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蓝溪拾忆 ------三滩·九塘·十八溪·三道铁门闩

来源:沅陵县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李琳 2024-10-11 15:43:25

蓝溪,凉水井镇内的最大支流,又名蓝溪河。发源于圣人山、羊皮帽山,流经渭溪、张家滩全境,至蓝溪口村、蓝溪口大桥,汇入沅水。全长68公里,流域面积567.6平方公里。水源丰富,水系发达,主要支流有水田溪、枫溪、渭溪、仲盘溪、血落溪等。入口回流二十里,汇入沅水。

“时间翻云覆海,岁月波澜不惊。”蓝溪,张家坪、张家滩、渭溪三乡儿女的母亲河。蓝溪河里的故事,浩瀚星云。蓝溪,有你回味的风景。

------题记

俗语“公婆痛头孙,爷娘痛晚儿。”此语话糙但理不糙,我是公婆眼中的“头孙”,自然就别有体会,吃的、穿的、玩的……独得爷爷奶奶的恩宠。与爷爷奶奶辈生活,我也有了不一样的际遇,走亲戚,爷爷带着我;赶集,奶奶背着我;邻里串门,我拉着他们的衣角……我成了他们的影子,乃至掌上宝、心头肉。但我最乐意的是听他们讲白话,天南地北的扯闲谈,一屋子老人,围火烧茶。有时候,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他们像密谋着什么大事;有时候,他们说着东家媳妇长、西家媳妇短的女人经。其实,他们讲的更多的还是农村人生活中的鸡毛琐事。“蓝溪三滩、九塘、十八溪、三道铁门闩”就是从他们的闲言碎语中听到的,且一直在我的头脑中晃呀晃……

三滩:柳林滩、大彼滩、高家滩;

九塘:养牛塘、温中塘、龙公塘、大坝塘、吊关塘、猪栏塘、岩板塘、粮米塘丶犀牛塘;

十八溪:宋家溪、毛栗溪、王家溪、竹上溪、梓木溪、桑溪、木乔溪、对马溪、梨子溪、磨子溪、桥溪、亮溪、蛋家溪、刘家溪、杨公溪、江里溪、木洞溪、两叉溪。

有联赞曰:

奇山异峰人杰地灵水田溪内有奇景三滩九塘十八溪,

古江老湖物华天宝烟竹坪旁藏古奥一洞四湾二十坪。

图片4.png

蓝溪,就水田溪支流而言,其滩阔、塘奇、溪多,深深地烙印在一代代蓝溪儿女的脑海里,生生不息,激励着大家像蓝溪河一样奔流向前。

蓝溪源头凉水井镇克卜村段:养牛塘、温中塘,水田溪中游:龙公塘、大坝塘,吊关塘、猪栏塘,岩板塘、粮米塘丶犀牛塘一一汇聚,或大或小,或盈盈或涛怒,或嶙峋或伟岸;有似亭亭美少女,有似魁梧彪形汉,有似学步萌新童。反正,春一来,一溪绿;夏一走,一塘蓝;溪似锦飘带,塘似蓝宝玉,浩浩荡荡奔向东。

吊关塘,又名吊官塘。让人害怕的一口塘!当地人,口有传:建国前期,一国民官员,杀了一“刁蛮”人,把头颅割了下来,吊在溪边,身处异处,以警示百姓。后来,经排查取证,系误杀。众乡亲愤怒,众议“把他也吊个三天三夜”。官员听言,吓了个半死。然案件已发生,官员当时也是迫于形势,非自本身意愿,也是不得以而为之。怎么办?于是,民众要求,身首合一,缝首,也就是“bi头”。大家到水田溪下游------农科,找到了半个身子,一起“bi头”。后来,也就有了“陂头”村的由来。最后,此溪塘,官没吊成,吊关塘“吊官”也就传开了。

粮米塘,人们口中的幸福塘,塘中有碗口粗的石洞不时流出粮米而得名。其实是口危险塘。此塘很大,大得足能晒谷“扬米”;此塘很深,深得足有木屋“三层三”。粮米塘,鱼类的好聚居所,鲢鱼、鲤鱼……游戈其间,有吃有玩。一天,一个叫“星星”的孩子,来此摸鱼。或许是“星星”的孩子,溺水了,头钻进了塘中的流粮米的石洞中,出不来,进不了,卡了。此后,石洞粮米也不流了,人至今还溺于塘中。看来,摸鱼有风险,“欺山莫欺水”也是有道理的。

岁月流逝,河道变迁。如今的粮米塘,变成了溪滩,鹅卵石裸露,不见了深塘,也不见了“星星”。粮米塘,只存在于老一辈的口中了。

图片3.png

犀牛塘,位处两叉溪出口下游400米,下岩湾屋下面的一口深塘。从字面意思理解,自然与犀牛有关了,传说:此塘,有一金犀牛,居住。每当月圆之时,出塘赏月、修炼。月光,金牛,辉映灿灿。一日,不知谁走漏了消息,被一寻宝者探得,抓了金犀牛。从此,只剩一个牛窝------石洞、大泥坑,可寻。也有人说,金犀牛没有被识宝者摘走,只是受了惊吓,爬上了山,躲了起来。你看,塘上面的山上“犀牛庵”,不就是它的归属吗?哎!希望如此。

犀牛上山,犀牛庵,保佑着一方平安。

洗澡塘,我家门口的一口塘,大家的乐园。夏天,游泳的天然池,蛙泳、仰泳、狗爬式,你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大男人们来了,“扑通”一声,似响了一个雷,鱼不知“炸”死了多少?妯娌们来了,拿着棒槌,敲打着衣服,讲着荤段子,不时的笑声震撼着水塘。完了,累了,与大家泡在了一起。让人惊喜的是,塘的崖壁上有一小石窟。离塘约9米,大小能容人。据说,这是排古佬点镐留下的,有一定的年纪了。这可是大家更好的玩处。你看,大人、小孩,都喜欢捡石头扔向石洞,存满了一洞,随着最后一击,“哗啦”一声,全部的石头倾泻而下,水花溅了一塘。我,身子弱,力气小,只有捡石的份。你来,扔石,存石;他来,扔石,捡石;你捡我扔,我扔他存,掉了一批石,又存了一批,大家乐此不疲。你想想,都是光着屁股捡、扔、存石呦!那场面......

图片2.png

洗澡塘,居然排不上蓝溪“九塘”的号,实出我的意料。

有塘就有滩,柳林滩、大彼滩、高家滩三滩竞秀,滩滩有味。这也是老一辈蓝溪人放排经常栓排的三个地方,也是有故事的滩。滩,水缓,面广阔,上岸容易,停排出排也方便。

大彼滩,很大很宽的一条彼岸滩,也是排古佬集中到此栓排的地方。

高家滩,高姓门口的宽散滩,高姓人,善,有人情,乐好施。排,经过水流,散架了......放排人在此整修,他们无私帮助,或出力,或出物,或出餐。

柳林滩,因滩边长着一排排柳树而得名。排、人,经过塘、垴,周折几番,早已精疲力尽,排古佬用柳枝栓绑、整理,再出发。最终,排,从蓝溪源头,沿蓝溪河,进入沅水,入城交易,换取生活。

图片1.png

蓝溪河,主杆支流,三道铁门闩,其景美,更是蓝溪儿女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

三道铁门闩。三道铁门闩?是从我冉姑爷处知道的。门闩,我知道,农村木门后面的一把“锁”,用木头做的,用来栓门,防盗。铁门闩,很板扎。

“从川岩孔大桥出发,至六都坪发电站,“阿毛”院子,院子人沿山脊而居。可见,此山势似一千足虫深深突出,长,足千把米;深深伸出,又像极了一把门闩,而蓝溪绕山体而过,门闩、门闩,天成!”姑爷道。

我经常出入“阿毛”家,时时观望山景,门闩,神似!而六都坪发电站穿闩而过,就更是奇迹了。

第二道铁门闩呢?

“过张家滩,过当风垴,正当风垴,一伸出山体,恰如第一道铁门闩复制、粘贴般,好一对‘双春仔’!略有差池的是,李家院子居于门闩头。”姑爷继续。

大自然的精雕细琢,不得不让人折服。

“第三道铁门闩?你自己去对比。”姑爷卖了个关子。

第三道铁门闩呢?我猜是猜不到的!好奇心折煞人!后来,我经过实地走访、考察,蓝溪的第三道铁门闩应该指的是蓝溪出口,回流二十里地的山势展沿处。也就是蓝溪典故:“蓝溪汤汤,倒流二十里”的地方。如有不准,你也可以打探打探一番。

三滩、九塘、铁门闩……蓝溪的故事远不至于此。“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嫁在深圳的老同学张春秀微信留言:什么时候又写写有关故乡的文章呢?“三滩、九塘、十八溪、三道铁门闩”家乡蓝溪的一些碎碎念念,可算是我的回应了。

一审:李琳

二审:张环

三审:冯奎


来源:沅陵县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李琳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646854/55/1434839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