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融媒讯 七月,是梦想开花的季节。一封深红色的录取通知书,跨越山海递送至沅陵县第一中学学子谭羿峰手中,他以高考651分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
在高中学校统一组织观看CCTV官网的世界周刊、新闻周刊栏目时,他看到国内安稳的社会环境和人民幸福的生活背后付出的边防战士、救灾军人,感受到动荡的世界之中,来之不易的和平弥足珍贵。这让谭羿峰不禁开始思考,建设祖国的责任已经落在青年肩上,自己人生的意义落在何处?
“对人生的思考、肩上的责任和胸中的正义促生了我以学识报效祖国的愿望。我想成为一名军人,用过硬的专业知识为祖国国防事业献一份微薄之力。”于是,谭羿峰决定报考国防科技大学,成为一名军人、成为一位国家所需的国防领域尖端人才。
即将开始军校生活,谭羿峰在身份及心态的转变作出了调整,他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录取通知书,是我由一名学生转变成一名军人的起点,更是祖国发出的‘强军令’。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融入军队生活,收获青春的淬炼。”
携笔从戎 热血征程此刻启航
“从军报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如今圆梦收到空军工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未来我定会全力以赴,为祖国贡献青春力量。”在家人的簇拥下,沅陵县第一中学学子张一殊激动地接过那封录取通知书。拆开信封的瞬间,烫金校徽在灯光下璀璨夺目,那一秒是即将身着戎装的激动,更是对未来在疆场挥洒智慧的无限憧憬。
张一殊的父亲张万飞曾经也有一颗从军梦,可受限于眼睛视力及其他种种原因没能够参军入伍。受父亲的影响,张一殊从小对军事装备和国际形势感兴趣,对军队生活的向往,也是始于从小和父亲一起看电视剧《彭德怀元帅》,剧中彭德怀英姿飒爽、英武刚正的形象,在他心中埋下了从军的梦想。初中时学校统一组织军训,张一殊对军队生活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报考军校决心,响应国家号召未来奔赴战位、建功立业。他与父亲约定: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父亲敬个军礼再回房间,这个约定持续了三年一直到他离家上高中后才暂时搁置。
“我们引导孩子从小树立目标、关注军事内容、严格管理、重视文化知识学习,培养他的坚持和自我管理能力。”张万飞说到。随着年龄增长,从新闻里了解到的国际形势,让他更加深刻地明白推进强军事业、建设国际一流军队对国家有着重大意义,这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力量,更是国家尊严与实力的象征。
寒窗苦读十三载,张一殊最终收获了高考分数621分的好成绩,被空军工程大学录取。面对即将到来的军校生活,张一殊在期待兴奋之余不免感到紧张,父亲对他说“军校是大熔炉,更是人生‘助推器’。入校后,把学习搞好、身体搞好,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携笔从戎筑梦军校以自律书写青春华章
近日,沅陵县第一中学学子宋阳以高考625分的优秀成绩被网络工程大学录取,成为一位投身国防事业的青年榜样。
宋阳坦言,选择军校的初衷是源于父母建议和自身对纪律生活的向往。“我的自律性不够强,而军校的严格管理能帮助我养成良好习惯,更好地实现个人理想。”在他看来,军校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的殿堂,更是磨砺意志、塑造品格的熔炉。他期待在未来的军校生活中严守纪律、刻苦训练,在相关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为国防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这一选择背后,是宋阳对军人使命的深刻理解。他说:“军人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更要有过硬的技术。通信工程是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支撑,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他的志向,正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事业的生动写照。
“青春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家国与边关。”宋阳的军旅梦,正是千千万万青年学子投身国防事业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分学子选择报考军校,将青春热血挥洒在军营,他们用行动证明,当代青年既能以笔为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能以戎装为甲,在强军征程上奋勇前行。
一审:李琳
二审:唐圣利
三审:张环
来源:沅陵县人武部
作者:通讯员:蒋莹
编辑:李琳
本文为沅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