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是一棵乌桕树

来源:沅陵县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胡凤姣 2025-04-25 10:05:54

我是一棵乌桕树,长在渭溪九校内。从校门口进入,踏着彩板路前行30米,右拐角处,便就是我。

8afc17dccf2ad5a93ed3c40bca8e187.jpg

我没有桂花树的十里飘香,没有樟木树的叠翠伟岸,更没有法国梧桐的宽阔烂漫。可是我并不自惭形秽,甚至自我掉价。我春生,夏长,努力地,很努力地,长成自己应该长成的样子。

我生活在校园里,有很多年了!不知道是我怎么就长在了这里?也许是风姑娘的功劳,也许是鸟妈妈的行善积德,也许是好心人的不经意之作。我就这样悄悄地长在了这里!悄悄地……我没有抱怨,也不后悔。秋天,我与风儿抗争。冬天,我一面脱下厚厚的棉袄,挥舞着虬枝、手忙脚乱地迎着雪,对抗着严寒;另一面,我狠狠地扎根,用力地展掌,报着“不死就脱层皮”的决心,努力地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成功了!现在,我有一抱粗,有一层楼高。根部不仅鼓鼓地,还很厚实;枝干交叉,一截一截,直冲云霄;我满身老茧,皮糙,龙钟。岁月的打磨,让我饱经风霜,也让我成人成仁,尤其是断枝后自愈的处处疙瘩,更加凸显我的倔强。谷雨后,我再添新装:点点红嫩、搭配绿绿的裳,臂粗手长,一树荫。摇曳在初夏的阳儿怀里,我惬意极了。终于,渭溪九校校园内有了我的一方天地。

尊师楼,是我的大哥,四平八稳地立在我的对面。白墙红瓦,两层楼房,12间办公室。因为有我的陪伴,它并不孤单,还时不时地隔空述说着自己的辉煌:它修建于1983年9月;二楼右墙大框里,原渭溪乡党委书记胡绵青题写的“尊师楼”三个大字熠熠生辉;楼层间墙体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八个黑体红色大字也特别地耀眼,无时无刻地激励着老师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尊师楼”不仅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投入,也是“尊师重教”见行动的具体体现,更是渭溪九校教育巅峰的见证。

17e205892cf73748a97913392c36f55.jpg

尊师楼(序)

渭溪,居沅陵南垂,兰溪源头,圣人山下;合水田溪、渭溪、枫

溪之涓汇,虽微有名。渭溪九校者,大数序也瓦窑坪久矣,启幼智,培新人,有灵,或杰或贤,皆为栋梁。癸亥,政府牵头,乡民举力,立尊师楼,尊师,重道,再续华章。特序,以昭后人。

夫尊师者,国之本也。自古圣贤,无不师从。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其功业之盛,皆师之教。故曰:尊师重道,乃成大器之基也。今立尊师楼,以师德,以启后学。登斯楼,仰望先师,其德如山,其教如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言谆谆,其行正正,虽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凡人之学,皆因师而起。耳闻不如师授,目见不如师,口言不如师教,心知不如师启。故学之道,尊师为先。师者,如灯塔之于航海,如明镜之于形,指引方向,照亮前程。昔子张、颜涿聚之徒,皆为鄙俗之人,然从师而学,终成天下名士。此皆尊师之功也。故君子之学,必称师以论道,必尽力以光明。背师者,不可与交;叛师者,不可与也。今之学子,当以尊师为荣,以敬学为责。尊师楼立,愿后学之士,皆能尊师重道,以成大器,以报国家。如此,则国之兴盛,可期也。

沐盛世,谢师恩。谢远友等一批批优秀学子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未来。

至今,“尊师楼”依然发挥着教师宿舍的功能,给师者以“安居”。大家也心照不宣地以居住此栋楼为荣!我的语文老师—英姐,依然居住着一间,当年的奖励—一套家具,也完好如初地保存着,我看着“古董”,羡慕不已。

新食堂,是我的小弟。它也是两层楼,552平方米,很大。一楼,师生们的就餐处。餐厅宽敞,环境杠杠滴。孩子们一日三餐,雷打不动,早餐:豆奶配鸡蛋、稀饭加油条、包子米粉轮流来;中餐:肉、豆腐、时令蔬菜……四菜一汤又营养;晚餐更丰盛:虾、鸡肉、蛋,玉米肉汤,有时还搭配个水果或一瓶牛奶……孩子们在党的怀抱里生活得很滋润。二楼,大舞台。去年的“六一”文艺晚会,无论是精灵般的幼儿园小朋友带来的《酷炫男孩》,还是高年级孩子表演的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感恩的心》,又或是敬爱的老师们声情并茂的朗诵《属于你的明天》,还或是九年级集体合唱的赞美革命先烈、赞美社会主义、赞美新中国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缤纷的舞台,青春的旋律,跳动的花季,无不让大家记忆犹新。

我的小弟还有几个,宿舍楼,修建于2010;教学楼,修建于2013;教师周转房,拟2025年秋投入使用……

一日,一名电工,爬上了我身体,在我的腰上绑了个铁圈,还伸出个“汤勺”,人们叫他太阳能电灯。从此,它就嵌在了我的身体里,白天,它吸收着太阳光,一到晚上,就亮了起来,放射着光芒,照得路面亮堂堂。不明事理的人们还以为是我发的光,这可是科技的力量呀!我可不图这虚名。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即使铁圈勒得我很是不爽,但为师生们服务,还是很乐意奉献着自己微弱的力量。

我有三处创伤,一处来自于外力,我很是难忘:周末,一彪型大汉,开着个庞然大物,整理停车场。又是挖,又是铲,又是推,又是甩……正看得起劲的我,突然,一阵疼痛,碗口粗的皮连同我的一坨肉,飞出了我的身体。怎么搞的?我挡住了机器的施工,哎!祸从天降。疼得我掉了,掉了枝。一天、一月、一年,我才恢复元气。可伤得太深了,我留下了后遗症—露出了我的木质部,我的外皮鼓起了一圈包才算完事。

一处来自于本身的伤病,一只蝴蝶,在我的皮肤上呕了个蛋,长大了,成了毛毛虫,一条两条……啃食我的皮,吞食我的肉,贪婪吮吸我的叶……我没注意,等我明白了,可为时已晚,差点弄丢了我的小命。以后,大家可不要学我呀,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小病不补,大病要尺五”那就迟了。

还有一处,伤得很是厉害,伤到了,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个U型洞。至于怎么受伤的,我记不得来历了。反正,后来自己慢慢地就愈合了,也就放下了,凹了就凹了吧。

我还有N处疙瘩,那是我多年的荣誉,是我与病痛打架留下的战利品,美观是不美观了点,但并不影响我更好地生长。或许,疙瘩本身就是上天赐于我独有的一种美。

我,《中国药典》记载:利水消肿,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吸血虫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全国中草药汇编》强调:乌桕有微毒;《齐民要术》及《农政全书》中:“收子取油,甚利于民。”乌桕种子附着白色蜡状物质,称为“皮油”,种仁榨出之油称“清油”,是工业时代到来之前的重要经济树种。

看看吧!我还是有让人羡慕的地方吧!

我的别名:腊子树、桕子树、木子树,但我更喜欢老人家叫我“苦金子树”,因为“苦”,才有后面的“金子”,苦尽甘来嘛!栽在校园里,也更好地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是渭溪九校里的一棵“苦金子树”,独一份!



一审:胡凤姣

二审:李国光

三审:刘纯意

来源:沅陵县渭溪九校

作者:谢晓波

编辑:胡凤姣

本文链接:https://www.ylxw.net/content/646948/68/149026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