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沅陵县各单位、各乡镇的49名中青年干部集聚县委党校,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教育培训。此次培训是一次精神的再洗礼、党性的再锤炼、作风的再磨砺、能力的再提升,激励中青年干部不负时代、不负青春,挺膺担当、奋楫笃行。
理论课程:筑牢思想根基 补足精神之钙
此次培训课程内容丰富,既涉及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解读,又涵盖“人工智能+”等前沿动态,还涉及“年轻如何成长”的实践经验,为青年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方向目标。课堂形式新颖,既有来自市、县的专家和领导授课,又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连线湖南省委党校、株洲市委党校的共享课堂,既有遵义会议的情景演绎,又有关于如何推动沅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研讨。
县委党校的细致安排为学员们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课程设置满足了理论学习所需、日常工作所需、学员成长所需,取得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同时,从调研报告、学员论坛、党性分析和结业考核多个方面进行考核,学员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员论坛活动:凝聚智慧力量 共话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学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本次中青班组织开展了多种学员论坛活动。
两期学员论坛分别以“如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年轻干部如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为主题举行,每位学员结合自身岗位,紧扣主题分享了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思考,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在研讨中深化认识。通过论坛,学员们进一步碰撞了思想的火花,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方向和抓手,校准了为民服务的政绩坐标,有效提升了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除专题论坛外,班级还创新开展每日“微论坛”活动。学员们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分享,从原文原著的研读体会,到基层工作的实战经验,再到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不仅拓宽了学员们的知识面,还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将学习交流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效果。
异地教学:学经验 开眼界 找差距 促提升
5月6日至10日,全体学员赴常德市委党校开展异地教学。
课堂上,学员们认真聆听常德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启示,学习常德现代化工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案例研讨中,常德市委党校讲师重点分享了常德官桥坪村互助养老幸福屋的实践案例,通过小组研讨,学员们对互助养老的主要经验及推广难点进行深入思考交流,并运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和阐述。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先后来到了常德河街、常德诗墙、鼎城区谢家铺镇、津市市大关山村和杨坝垱村、汉寿县老鹳树社区和金盆岭村等地,深入了解常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常德在海绵城市建设、和美乡村建设、生物制造企业培育、基层减负、互助养老实践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
通过异地教学,学员们在深刻感受常德市各项工作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在差距中找准定位,汲取奋勇向前的干劲和动力。
文体活动:能文能武 展现青春风采
青春的活力四射是拔河绳上飘动的红绸,是气排球从网上飞跃的弧线,是趣味运动会上的搭背牵手;青春的生机勃勃是诗歌朗诵时的声声呼唤,是演讲比赛中的真情流露,是为彼此举起的双手和绽放的笑容。除了在教室里学习老师传授的知识,在现场教学中认真观察总结经验,在研讨中拓宽思路,学员们还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
时间虽短,情谊却长。通过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学员们展现出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的协作能力,积极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团队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青春从来系家国。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广大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一个月的中青班培训只是阶段性的学习,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学员们才刚刚启航。站在新的时代舞台上,全体学员将始终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沅陵的崭新答卷。
一审:余 波
二审:李国光
三审:刘纯意
来源:沅陵县第二十期中青班
作者:沅陵县第二十期中青班
编辑:唐圣利
本文为沅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