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溪游记:沅陵二酉山记

编辑:redcloud 2010-02-21 16:35:47
时刻新闻
—分享—


二酉飞阁

  古时候交通主要靠水运,而沅陵正地处南北水路运输枢纽,因此被称为水上丝绸之路第一码头,而此时的二酉山早已成为盛名天下的风景地。只是到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由于内河运输时代的消失,沅陵才曾有过一度的沉寂。现今则由于长吉高速公路的开通,张家界、凤凰与沅陵三大景观被快速连接起来,沅陵更以她那古老与其独特魅力的二酉山,越来越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的眼球。人说张家界是一幅画,凤凰是一首歌,而沅陵则是一部书,只要你来到二酉山,就会发现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自长沙一路高速抵达沅陵县城,然后沿着江边的公路,乘车约大的蒙古包,山顶穹隆,状若华盖;水绕绝壁,如圆似柱;云烟氤氲,幽深莫测。走近前去,这二酉山背靠青龙山,左对蟠龙山,右伴鳄龙山,三水环绕,三山拱卫,确为山之王、水之神,极具王者霸气、仙家神韵。那鳄龙、蟠龙、青龙三座大山,恰似三条形神毕肖的世龙,隔水紧扣二酉山的极心,山水相依,珠连璧合,形成“三龙朝圣”的天下奇观。

  就在那“ 三龙朝圣” 的脚下,酉溪南来,酉水西至,二酉山经亿万年来水流的切割,就像观音菩萨那坐下的莲台,别有一番妙极的风景。真是“不到二酉山,枉为文化人”。来到实地,方知这二酉山并非大酉、小酉二山,原来是二酉之水在此交汇,才造化出大自然的这般神奇。只见那酉溪、酉水汇入沅江的一面,二西山势微倾,延展出几分斜坡。这斜坡上生长着各色杂木,错落有致, 层层叠叠, 浓彩尽染,就像修剪过的一片园林,到了山脚便幻化出一小块半圆形的台地。

  在这块狭小的台地上,燃起一堆熊熊的篝火,遭遇楚王流放的屈原,当年满怀郁愤来到这里,他与渔父围着篝火彻夜长谈。二酉山有幸提供给他们谈话的场地,守护两侧的蟠龙山和鳄龙山,由于山脚下湍流而出的酉水和酉溪,一边波浪大而一边波浪急,于是又被称之为沧山和浪山,二水交汇于二酉山前则常常显出一清一浊的现象。渔父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二酉无言,但其自然奇观和渔父的叹喟给大诗人以惊醒,既然山有沧浪之别,水有清浊之分,人的本领就在顺乎自然,用积极的态度借助各种力量来重振楚国。于是,原“ 驾飞龙兮北征”(《湘君》),想尽快返回到楚王身边以拯救楚国,但才到达汩罗便听到楚亡的消息,他悲愤叹惋不已,投江殉国。

  有人说,要是三闾大夫早日来到此,早点醒悟过来重整楚师,也许就没有了暴秦灭楚,也没有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秦亡汉兴的重修典籍也就没有了,那么,二酉山也就没有了后来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然而,历史就是历史, 从不存在什么假设。为什么说沅陵是一部书? 就因为屈原来此只是开了个头,后面的内容才是这部书的主体。

  由于大诗人屈原感受到大自然的启发, 后来人们便在这块小小的台地上建立启蒙广场。从酉水码头登上启蒙广场,仰见一山门,上书黄永玉题写的“二酉名山”的横额,两边的楹联是:“ 学富五车; 书通二酉”。原来这句言极有学问的成语,便典出于此山。进得山门,登上345 级又窄又陡的石阶,至万卷亭左拐,在千仞绝壁的栈道之上蛇行数百米,便来到古藏书处,亦即千古传颂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二酉藏书洞”。

  据文献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求得精神上的天下一统,下令“非秦记皆烧之”,企图用剿灭六国之法获取天下归心,结果导演了一曲焚书坑儒的惨剧。就在这中华文明横遭劫难的时刻,成阳博士官也就是管理国家图书的伏胜,竟然提着脑袋偷运出诗书经史二千余卷,足足装有五车,一路车载船运,历数千里之遥,经万般艰难险阻,最终将书藏之于二酉洞。数年后秦亡汉兴,汉皇欲安天下人心,敕令抢救被秦毁坏的典籍,二酉洞因伏胜所藏书简立下奇功,于是被封为“伏胜藏书圣洞”。自此之后,便有了史称“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故。

  瞧这二酉藏书洞, 立于沅水之上悬崖绝壁之中,虽有背风向阳、不沾雨水且不易被发现的好处,但洞高不足于一身,宽不过数文,在今人看来藏书于此简直不可想象。然而,在那远古书简时代,初时结茅为屋,后则板木为房,加之秦前的珍贵典籍,包括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学问,就写在那一块一块的竹片上,把一片一片的竹块串起来,则成为一捆一捆的书。以至伏胜挑选出“非秦记”经典二千卷,竟然装了满满的五车。这些书简凝聚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与智慧,也浸透了竹制油质与墨香。它极为珍贵,但就怕火烧,古时朝代更迭,兵燹战火不断,把经典之作藏之深山古洞,实在是先人远见,中华文明得以千古承传之妙。

  伫立于二酉洞前,我遥想伏胜当年,冒着焚书坑儒的硝烟与血腥,一路上风餐露宿、担惊受怕,甚至经受住重重追杀与护卫,正义与邪恶的搏斗,不幸中的万幸将书偷出成阳,取道终南山,进汉水,入长江,再从洞庭走沅水逆流而上,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终于将船停靠在二酉山下。然后,把船上的书简,再用绳索一捆一捆吊运安放到二酉洞内。伏胜的这一壮举,可谓是拯救了中华文明。这历史的一幕,若能重现在张艺谋的屏幕上,恐怕光票房价值就要创上十来个亿。当然,伏胜自成阳直奔二酉洞,不避艰险远道而来,定当还另有一番道理。

  其实,在伏胜藏书数千年之前,还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时期,一位与尧舜齐名的先贤叫善卷的人,就来到这二酉山隐居于此二酉洞,在这里传授《龙书》以德化万物。相传《龙书》为伏羲氏所创,《中国通史》把“伏羲列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王”;称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周易· 系辞下》);说他是“制以俪皮嫁取之礼”,“作书契而代结绳之政”,“斫桐为琴,纯丝以弦,织桑为瑟”(《礼记· 月令》); 而且“变茹星之食”(《帝王记世》),意思是改变茹毛饮血的动物性为熟食。一句话,《龙书》乃占卜、礼仪、数算、历法、铸铜、制作、

  农耕、渔猎、桑织、苞厨以及文学音律的百科传书,而善卷独得《龙书》之道,自然被认为是尧舜时代最有学问的人。

  由于善卷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帝尧南巡特地来枉渚( 今常德) 拜他为师,向善卷请教治理三苗之策,终成至圣贤君(《吕氏春秋· 下贤》);尧死后传位于舜,舜驾临二酉山拜访智者善卷,“欲以天下让善卷”,而善卷坚辞不受,说:“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言何以天下为哉!”(《庄子· 让王》) 善卷不为功名所惑,矢志以《龙书》德化生民。经善卷手把手地的施教和开化,五溪子民才逐渐摆脱“狰狞猞獠狍狼寨”的愚蛮,最终由“八蛮峒口”归入尧、舜王化文明的主流。

  善卷在此教化八十而终,民众感其恩泽,将他厚葬于二酉山顶。游人出二酉洞,前行至二酉湖,再上999 级台阶,望见一山丘,即为善卷墓。墓后侧西溪边一块平台,平台与一巨石中隔约有一米宽的缝隙,深不可测。相传当年善卷就立于这块岩石之上,隔着这一线深渊,为对面平台上的听众传授知识,讲演《龙书》之道,教化五溪“八蛮”,故此石被称之为“教化岩”。自古以来,这块巨岩一直都被视为最灵验的神圣之物。

  触摸着这数千年前智者的大讲坛,心头敬慕之意油然而生。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善卷有王化之德,伏胜有拯救之功…………有幸来到二酉山这座文化圣山,此时此境,也许你为古代圣贤的远见卓识和忘我精神所感染,也许出于对二酉文化过于深厚的感叹,或许你会忘记自己是置身于这山水交融、美不胜收的大自然之中,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惊叹。的确如此,这二酉山是道德之山、智慧之山,也是观赏极佳的百景之园。她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浸透着古老的文明,浓缩

  着悠远的历史。她历为人们所景仰,久而久之,亦在此留下了迁客骚人不少珍贵的遗迹。

  在古藏书处二酉洞的左侧,有一凸立的巨崖,石面宽大平整,隐隐约约刻有许多字迹,虽年代久远已大多风化,但对此地的景仰之意仍依稀可辩。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咏叹之词,或即景抒怀,或悼古哀今,多有文墨珍品。像唐代诗人刘禹锡拜谒二酉山,就曾在二酉洞前写下《咏伏生》诗一首,云:“京宅紫宫巷,飞车若云浮。峨峨舆篷内,卷卷百家书。字字准宣尼,步步拟相如。皓天舒荆楚,灵景照神州。”宋朝的黄庭坚亦留下《朝拜二酉山》的诗作:“巴山楚水五溪蛮,二酉波横绕龙蟠。古洞寻书探奇字,思怀空吟三千年。”宋真宗皇帝虽然未曾到达此地,但对二酉山也一直痴迷神往,特下旨在此建善卷堂、修善卷墓,并在善卷堂外立有钦题的“仰止”亭。至宋仁宗时期道教在我国盛行,此时善卷被册封为“道德天尊”( 亦称“灵宝天尊”),与“元始天尊”( 伏羲)、“太上老君”( 老子) 三神一起,并称为道教的最高神。

  二酉山名胜引得游人醉,熙来攘往的达官贵人,留下满山的墨宝。他们或赞美伏胜,或颂扬善卷,似乎因身份不同而各有所择,往往官家更敬重善卷,文人更视重伏胜。要问这德圣、书圣孰重孰轻? 其实,就如同这座二酉名山,山是人的外形,人为山的精神;智慧是道德的化身,道德为智慧的支撑,德高则才厚, 才浅则德缺。善卷与伏胜,所处时境不同,所干事业有别,或以人国人为己任,或以危国危为已责,其远见卓识与忘我精神,实在是至德至智至善至美的化身。游二酉山,你会领略到祖国的山川之美,更能感受到文化渗透力无处不在。二酉山下的乌宿村,在《庄子》的想象中是太阳休息的地方,金乌每日巡毕周天就回来安眠,故赐名叫“乌宿”。

  这个偏僻的山村才几十户人家,历来英才辈出,仅新中国以来就走出上百位专家、教授,以至成为名闻遐迩的“教授村”。我同事有一年轻才俊,沅陵人,其母病成植物人,他守护病室三月余,为母亲擦洗运动,与母亲说话,唱妈妈儿时教他的歌,感天动地最终把妈妈从死神中给唤醒回来。这等才德俱备的年轻人实属难得。我问他:“乌宿人吗?”“正是!”他还告诉我,在乌宿,小孩子上学都要过发蒙节。他上学之前,妈妈就领着他到启蒙广场,上二酉山,在伏胜、善卷像前上香磕头;读小学时他们一批同伴,还喜欢到二酉洞里钻来钻去…………

  乌宿人只是一个缩影。她标志着二酉山文化的承传精神德泽绵延,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软实力山高流长!

 

编辑:郑佳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