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26日,从沅陵县传出特大喜讯,由杂交水稻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必湖调研员指导研究的杂交水稻自然水域浮床栽培在沅陵县农科所取得成功。
10月23日,沅陵县农业局的有关领导及技术人员来到县农科所,对该所试种在五强溪库区的1亩自然水域浮床杂交水稻进行初测,预计单产可达350公斤,这标志着我国内陆自然水域浮床栽培杂交水稻技术的应用研究取得成功,拓展了杂交水稻栽培新模式及发展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解决我国人地矛盾与保障粮食安全等将发挥重大作用。
中国杂交水稻水域浮床栽培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国水稻研究所的宋祥甫 、吴伟明为探明自然水域浮床无土栽培水稻技术应用于大型水库等水域的可行性,在浙江省境内的5种水域类型上进行了生态适应性试验,并对浮床水稻的干物质生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在湖南等内陆地区应用研究尚为首例。湖南沅陵自然水域浮床杂交水稻试种成功,预示着我国自然水域浮床栽培杂交水稻技术从试验阶段走向生产应用。
沅陵系我国大型水电站五强溪电站的主要库区,库区可利用的有效水面达20万亩,自然水域浮床杂交水稻的试种成功,将为加速沅陵10万移民的致富步伐、解决移民生活出路发挥举足轻重作用。
(作品原载11月2日《湖南科技报》头版)
[编辑:明华]
作者:史明华 舒克培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