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学立世 文韵沅陵——沅陵“学治”历史文化探略(上)

编辑:redcloud 2017-11-14 22:21:27

  学,是沅陵立世之魂。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沅陵展现给世人的形象就是,始终是先有吸纳域外先进文化,融合自身土著文化,形成域内比较强势文化,而后才在优势文化发展的引领下,先学后治,以学治世,推动经济的大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的大治理、大发展。如在上古尧舜时代沅陵因先有帝师二酉传道,后才有沅陵盛极千年的百濮郡国之城。周秦以后先有沅陵二酉藏书传儒、龙兴讲寺传佛、虎溪书院传心等文化繁荣,后才有在沅陵设立秦朝的三十六郡之一,隋文帝时设置辰州府治所,此后沅陵城作为州府之城曾荣极1400 多年,期间两次封王一次封侯,两次省级架构,从而形成沅陵独特历史文化。

  沅陵在尧舜时代就有“帝师二酉传道学”

  位于沅陵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乌宿集镇的河对岸有座二酉山,又名小酉山。据《方舆胜览》记载:“ 小酉山有洞口曰二酉洞, 在酉溪口…………尧舜时善卷…………隐居于内”。而《庄子》、《吕氏春秋》关于善卷隐居二酉的记载则更为具体。据记载,远古尧舜时代的善卷,知识渊博,学问高深,为人谦和。原本居住在枉人山( 或枉山), 即现今常德的德山。一次尧帝巡视天下,途径枉人山时, 竟然以“ 北面而问”的大礼向善卷求教,随行人员都不理解:尧是天子,善卷仅乃一平民,缘何以如此过分地大礼待他呢?尧帝解释说,善卷乃得道之人,不可傲视。由此, 善卷便以“ 帝者师”美誉天下。舜继位后,也专程来到枉人山拜会善卷。通过促膝交谈,对善卷佩服备至,竟三次禅让天下于善卷。善卷极力推辞:“ 予立于宇宙之间, 冬衣皮袄, 夏衣布葛,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何以天下为哉?”随即,为躲避舜帝的再三禅请,就溯江而上, 隐居到沅陵的二酉山。他在二酉山上播种谷物,春种一粒,秋收万颗;他在二酉山下传授《龙书》,德化万物,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戴德而活;他在二酉洞里数着洞外落下的松果和松树顶上的星星,把大地的恩惠刻在龟骨上,遥想做一片叶子, 春天到枝头眺望风光,秋日到地头与泥土为伴。他感悟到,大隐,就要隐到时光中去,不被时光所弃。

  相传,《龙书》为伏羲氏所创,是一部集占卜、礼仪、数算、历法、制作、农耕、渔猎、桑织、庖厨以及文学韵律的百科全书。而善卷独得《龙书》之道,自然被认为是尧舜时代最有学问的人。善卷在二酉传授《龙书》,德化万物,世称书圣。而善卷三辞禅位,大隐沅陵二酉,无为而治天下,正是中国道学的最高境界和风范,是中华文化中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道学精神。到了宋大中样符(1008-1016)年间,辰州通判欧阳陟,上书朝廷:“善卷有功于民,应予祠祀,以示崇德报功之意。”真宗皇帝赵恒同意辰州府在二酉山为善卷修建祠堂,封大墓,修亭阁。亭名“仰止”,源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句。沅陵二酉山上至今还有“善卷堂”和“仰止亭”遗址。

  11月6日怀化日报4版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沅陵新闻网首页